李世民是一个行事作派蛮横的皇帝,在外面的名声中他是一个仁德圣明,万人敬仰的天可汗。
这毕竟是要树立好形象的。
因为皇位得来本就不正,李世民很注重自己的言行,算是严于律己了,如此好不容易换来一点好评价。
张阳觉得以自己对这个皇帝的了解,与他说清楚往后的局势除了惹恼皇帝,只不过是添堵,粮食大计上更不会有退让。
写了一份奏章说清楚了自己的担忧,便让婶婶交给了上官仪。
让上官仪再写一份送去朝中。
任职太府寺卿也算是自己最尽职的一段时日。
通往山下的小道上,杨婶正带着一篮子菜上山遇见了拿着奏章的王婶。
“这是县侯又写了奏章吗?”
王婶叹道:“当年任礼部尚书都没见县侯写过这么多奏章”
杨婶一声叹息,“这县侯呀,为陛下办事总是不上心的,看县侯如今为了关中作物的事,忙前忙后,事事亲为,还要时常写奏章。”
皇帝与县侯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
县侯就是这样一个人,要为皇帝办事他宁可放弃整个礼部,也不愿意听之任之,他一直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认为是对的事情也不会与皇帝妥协。
杨婶笑道:“公主皇子们,整日喜欢吃肉,公主殿下嘱咐说要给孩子们吃点素菜,也不能总是吃肉。”
奏章送入朝中,过了三两日又没了回信。
看来这一次给陛下的建议不出所料地没有反应。
闲来无事,张阳翻看着近日送来的卷宗,到了今年八月各地的粮食可以收获了。
“去年的时候,太原产粮三百七十万石,范阳两百二十万石,其中最多的就是稷,麦,菽,南方多是稻米,河北多是麦。”
今年的气候来看只会比往年更多。
张阳苦恼地放下卷宗,看了眼又在织衣服的媳妇,“粮价又要跌了。”
李玥笑道:“既然已经知道粮食的价格会下跌,朝中也会知道吧。”
扫心一叹,张阳摇头道:“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叫不醒现在这个膨胀的皇帝。”
放下手中的针线,她好奇道:“如此说来只能坐看着粮价下跌?”
“给你父皇写了奏章,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在意,对朝堂来说只知道粮食越多越好,但这种压力也会压得种田的农户喘不过气来,豆子容易储存,麦子的价格大多不会下跌,黍米与稻米的价格肯定会下跌。”
相对来说豆子和麦子的价格反而是最稳定的。
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