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站起身,张阳不悦道:“今天是怎么了?这好好的除夕,大家都不过年了吗?”
“朝中因为各县税收忙得不可开交,何谈过除夕。”
郑公已经走到了面前。
张阳的脸色愧疚。
郑公言外之意,朝中这么忙还不是你害的。
大家都是为了生产发展,朝中的国策迟迟不落地,骊山也不能就这么看着。
张阳作揖道:“郑公,近来可好?”
魏征的目光落在那些铁料上,还未开口。
张阳又道:“郑公是长辈,应该是晚辈去看望才对,怎能让郑公亲自前来。”
“这些铁料都是用来铸造火炮的?”
“是陛下旨意让骊山铸造。”
“老夫时常劝谏陛下,莫要太过执着,不能本末倒置。”
“是因为火炮吗?”
魏征颔首道:“先前老夫不知,得知今日陛下命岑文本送来这些铁料,便来看看……文治武功不能光靠这些,该是为民为社稷,可不能走歪路。”
张阳双手背负,低声道:“郑公,大唐强大不好吗?”
魏征道:“自然是好。”
“只有大唐强大了,才能不用和他人讲道理,不用与突厥人讲道理,他们就会自愿臣服,听从大唐号令,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不希望大唐的太多外交事宜,通过讲道理来解决。”
“不需要讲道理的时候,直接号令便可以,难道不是吗?”
魏征的目光盯着眼前这个青年,正色道:“正因如此,对火器太过追求,老夫担忧陛下会误入歧途,听闻陛下要骊山铸造三千门火炮。”
皇帝不能太过依赖火炮,不论是治军,还是治理地方。
大唐需要文治,也需要震慑四方。
皇帝太过痴迷火器,会误入歧途,会一去不复返。
张阳回道:“郑公放心,骊山始终掌握着火器的关键技术,至少现在朝中不能大规模地铸造出火器,他们至今造不出弹簧,更不要说其中秘方了。”
看郑公还是不放心,张阳又道:“当初骊山铸造一个小小弹簧就用了近三年的时光,可知其中铸造有多困难,而骊山一切也正是从这个小小的弹簧而起,别看那东西小,只要朝中铸造不出弹簧,他们就要原地踏步很久很久。”
“老夫不懂铸造。”
“火器的铸造之法还没有交给陛下,但陛下要造多少火器也只能由骊山说了算。”
张阳来回踱步解释道:“三千门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