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还是挺精神的一个孩子,就是胖了点。”
张阳一边绕着圈走着,观察着一边给评价,“嗯,看来许敬宗将你养得挺好。”
狄仁杰行礼道:“许敬宗待小子很好。”
张阳看着两人,拿出一卷书,“那去路上慢慢看,不送了。”
“走了!”李治爽朗一笑,拉着缰绳调转马头,朝着河西走廊的方向而去。
李孝恭痴痴地望着,低声道:“少年好呀,老夫当年也是这般意气风发。”
张阳劝道:“别看了,收拾收拾,下个月我们一起去看看黄河。”
“嗯。”
出了渭南地界,还要一路往西,马儿走得快的话,半月就能到河西走廊。
李治问道:“你真的没与许侍郎道别吗?”
狄仁杰摇头道:“没有,许侍郎还未睡醒,我就走了,他不许我告别。”
李治笑道:“无妨,过两年再回长安来看望他。”
“好!以后就住在长安了。”
马儿放慢了速度,李治拿出姐夫递来的书卷,看着书中的内容。
狄仁杰好奇问道书中写的是什么?
李治一边吃着茶叶蛋一边看着,“是各地山川地志,姐夫要我沿路考察一番。”
晋王李治离开了长安城,一路往河西走廊而去。
现在的河西走廊很热闹,狄仁杰在嘉峪关见到了父亲狄知逊,父子多年不见,狄知逊看着已经长高的儿子,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这里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李治走在嘉峪关的城头上,低声道:“如此大的城关拔地而起,当真是壮观,来此雄关真不枉此生。”
狄知逊解释道:“修建这座城关用了四年,所用劳力与民夫多是吐蕃与西域人,为此,骊山在这里投入足有十万贯。”
李治笑道:“用十万贯修建如此雄关,这是天下最实惠的买卖。”
狄知逊又道:“还是眼光好,嘉裕山乃是咽喉所在,随着这里的水土变化,千年来的变迁,河内的许多关隘都已破败,河西走廊的咽喉才会西移,这里不比关中,现在依仗嘉峪关,才是守住了河西走廊的咽喉。”
贞观十七年的十二月,冬季的关中很冷,这一年的皇帝去了一趟终南山,这皇帝像是去散心的。
从地图上来看中原很大,关中看起来很小,就像是一块镶嵌在秦岭与黄土高原之间的一块狭长的蛋糕。
它东出潼关便是中条山,出了中条山就是辽阔的中原大地。
八百里的秦川只有这么点大,历史一次次地验证着得关中者得天下的经验。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