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陛下说的是。”
当李世民发现这个地方的卷宗重要性,他肯定要好好看管起来。
李玥用这里的卷宗就可以推算出田亩和赋税的数量。
要是其他人进入库房,指不定还能从这里的卷宗中看到一些不该知道的事情。
李世民拿出一块令牌,“有了这块令牌你可以随意出入这里。”
张阳笑着拿过令牌,“对了,臣还有一事拿不定主意,还请陛下定夺。”
“讲。”
“我想把曲江池也翻新一遍。”
李世民瞪了眼,冷哼一声便离开。
也没有留下答复,刚刚皇帝的眼神是准还是不准呢?
三两侍卫看管左藏库,这里和关中其他的要地一样,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换人看守。
张阳收好令牌走入库中,卷宗都放在书架上。
拿了几卷关于营造相关的书卷,再给媳妇拿几卷左传注解这才离开。
当中书省和六部都开始忙碌的时候,也没人注意到自己,日子轻松了不少。
“骊山令请留步。”
听到话语声,张阳停下脚步回头,眼前是个老人家,仔细看了看,有点眼熟。
再是仔细一想,张阳这才想起了来人是谁,“见过孔老夫子。”
上一次见孔颖达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了。
从国子监离开之后便去东宫任职。
孔颖达抚须道:“科举在即,知道骊山令在数术上颇有造诣,在算经的题上老朽去询问过李淳风道长。”
“李淳风道长的数术造诣确实很高。”
“几番询问,李淳风又向老朽举荐了骊山令,不知道骊山令能否为算经一科出个题。”
“科举考试这种事情,让我出题不合适吧。”
孔颖达笑道:“当然合适了,李淳风是如今的数术大家,而且在数术上又受骊山令点拨。”
见孔颖达的书童递来笔和纸。
张阳思考着这个题目要出得简单一些还是难一些呢?
再一想自己对大唐读书人的数学水平心里根本就没有把握。
稍稍简单的一些可以出一些奇变,偶不变的这些题目。
再者说也可以出一些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题目。
看张阳还很犹豫,孔颖达讲道:“骊山令不用有太大的负担,老朽也不会只问询一家,也会去问问其他人。”
再是思量,张阳写下了一道数列题,“这道题应该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