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吃完饭,陆海晨的父母在厨房洗锅,陆海晨则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发呆。他拉开抽屉,将当年报志愿时的那本《高校报考指南》翻了出来。看着这本32开大小、已经卷了边的旧书,当年报志愿时的一幕幕场景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陆海晨当年是先选的学校,后选的专业。
当他从电话里查到高考成绩以后,先是兴奋了一阵,紧接着就投入到领表填志愿的过程当中。因为从成绩公布到上交高考志愿表,考生总共也就只有两天的时间。而陆海晨手里仅有两本资料,一本是学校发的报考指南,还有一本是自己买的高校专业大全。
面对密密麻麻的各种重点大学名称和历年录取分数线,陆海晨一阵眼花缭乱。
在这之前,除了清华北大,陆海晨听过名字的重点大学两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在这之前,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985,什么是211;在这之前,他甚至连志愿分几批录取都不知道,还以为只能报一所学校呢。
在这种情势下,时间紧、任务重,他必须快速缩小范围,筛选出几所目标大学来。很快,他就定下了几条择校原则。
首先是分数线。近三年,各高校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但凡有一年超过重点线32分以上的,他就将这所高校划去。
其次是地域。考虑到自己忍受不了南方夏季的酷暑和冬季的湿冷,但凡位于长江以南的,他一概划去。
最后,他又将所有师范类的、医科类的、农林类的、经济类的大学全部划去。
经过这么一筛,陆海晨的择校范围大幅缩小。他在剩下的学校里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最终敲定了滨江工程大学和bj化工大学。
陆海晨之所以留下bj化工大学,首先是因为他不想离家太远,其次是考虑到8年bj举办奥运会时,自己正值大三暑假,正好可以呆在学校里看比赛,没准还能被选上当志愿者去。
而他把滨江工程大学留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那块“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的招牌。大部分高校的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