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叁天时间,熬夜赶工的焊工们已经搞定一号成酸塔和二号脱硝塔,并将两个核心容器被运到实验场中放置。
而两个核心容器之所以躺在地上的原因,则是在等待起吊装置。
实验场地之中,立有四根叁米高的金属柱,基座为最新修建起来的砖溷底座,通过螺丝连接,金属柱上安装一根厚实的钢梁,钢梁前端是电动葫芦,钢梁后端则是厚重的石条。
这是类似后世道闸栏杆结构的简易起吊装置,余华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计制造,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每台起吊装置的吊装重量为四吨,四台起吊装置总吊装重量为十六吨,安置在容器预定位置的四个角,用来协同吊装95吨重量的核心容器。
实验场内,躺在地上的一号成酸塔躺在预定区域之上,容器顶端和中部各缠绕一圈钢绳,中部钢绳安装四个吊环,连接四台起吊装置,顶端则连接一队工人,他们的作用是在核心容器吊起后,调整容器位置和角度,从‘躺’变成‘立’。
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的确很复杂。
但莫得办法。
没有大型起吊工程设备的时代,复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用。
恰巧,这个安装方法能用。
能用,带点原始的味道。
吊装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一百余名工人紧握手中连接顶端钢绳的麻绳,预设区域四个角,经过简单培训的四个吊装小组准备就绪,吊钩连接容器中部钢绳吊环。
余华、儒雅男人、刘微、林婉立于实验场基地右侧,静静注视着第一个核心容器,现场吊装负责人下达指令进行吊装作业,紧接着,电动葫芦做功的声音传出,躺在地上的核心容器应声而起,离开躺了好几天的地面,悬浮于空中,高度逐渐上升。
待到达叁米高度后,工人队收到指令,一百多人开始拉动麻绳,一股横向作用力产生,水平状态的核心容器头部缓缓上升,改变自身姿态,待倾斜角度上升到五十度后,一道新的口令发给发出,工人队停止拉动麻绳,四个吊装小组操控栏杆式起吊装置下降高度。
很快,处于倾斜姿态的核心容器轻微接触地面,工人队再次拉动麻绳,使得倾斜角度再次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