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愿意跟随将军前往!”
姜维见士气可用,大喜之下,精心挑选出三千敢死之士,不披甲衣,只携皮甲,带足干粮,皆执斧凿绳索等器具,顺着稠桑塬开始向南边探索而去。
只是稠桑塬壁如刀削,横亘于秦岭和大河之间,想要找到翻越过去的险径,何其难也?
就算是偶有发现能越过高塬的地方,但因为离函谷关太近,魏军早已有了防备。
姜维无奈,只得领军继续往南走。
只是越往南,就越难走。
姜维领着人,南行数十里,但见地方荒凉,杂草丛生,只能靠着高塬绝壁辨别方向。
将士们只能是以刀斧开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踩出一条路来。
此行从八月初出发,十来日,不过是走了七八十里路,一日所行,不超过十里。
除了所行之处,皆是罕见人迹,无路可走,需要自己开路之外。
姜维与将士们,还要仔细搜索有无能攀援高塬而上的地方,速度自然极慢。
稠桑原附近的地形,本就是高低起伏,千沟万壑。
百里之路,看似不远,但真要走起来,翻岭爬沟,实则有两百里甚至三百里。
再加上自秦岭而下,有不少水流往大河方向注入,但因为流量不足,积于高塬下,形成了泥坑乃至沼泽之类。
这些泥坑沼泽,往往藏于齐人高的野草当中,稍不注意,就会陷没进去。
若非姜维让人多带绳索,及时拉出来,说不得掉进去的将士,就要被泥水吞没。
饶是如此,仍有数名士卒消失荒草深潭中,近百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生病受伤,不得不被转送回去。
所幸姜维这一路过来,寻了几处干燥的地方,临时扎了营寨,都未曾拆除,故而这一路回去,倒也不用担心。
待地势明显抬升,就连姜维,亦不得不弃马,与将士一起步行探路。
“将军,再往前,就要到秦岭了,这可如何是好?”
若是到了秦岭,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地点,那他们这次,就真的要无功而返了。
姜维举目望去,但稠桑塬最后十来里,仍是一如既往,而它的末端,已然没入了秦岭,与秦岭形成一体。
姜维回头看看周围的将士,但见人人泥水污垢沾身,面容疲惫。
所幸的是,关中八军,都受过严格的训练,又有百战老兵带领,士气尚可。
于是他召诸军将前来,说道:
“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吾军到此,岂可复退?”
“明日吾与尔等诸人,一起细加搜寻这最后的十余里路,若是得天之佑,翻过此塬,吾与诸君,共享大功。”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