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公善于筹画,吾不能偏有所废,常恨恨之。为何汝等不能释私怨以报国家,共成大业?偏如水火一般?”
魏延杨仪闻言,再看到坐在上头的丞相脸色不悦,当下只得收敛起情绪,却是无人愿意开口求和。
诸葛亮也知道,两人积怨已久,非是自己一言两语所能化解,只得先议事。
“昔高祖为汉王,从汉中伐关中,据三辅而战项籍,历四年而有天下,由此而言,汉中实乃大汉龙兴之地。”
“如今北伐大胜,据陇右而俯视关中,又是以汉中为前沿。天子思慕高祖之雄烈,欲鼓北伐将士士气,故派了光禄勋持节前来汉中,立坛拜祭天地。”
“威公,此事还需你多加操心。”
杨仪连忙应诺,又隐蔽地挑衅看了一眼魏延。
“说起北伐,此次虽侥幸败了曹贼,得复陇右,但曹贼如今陈十数万兵于关中,随时欲西翻陇山,南下汉中。”
“再加上西边的凉州亦顽固不降,时时威胁陇右,故此时不但不可掉以轻心,反要加强防备。文长,你久治汉中,熟知汉中各个关口险隘。”
“我欲在汉中多筑新城关隘,以防曹贼自关中进军汉中。到时还需要你多加操心此事。”
魏延一听,在应诺的同时,又冷笑地看了一眼杨仪。
说完了这两件事,剩下的就是一些人事调动。
比如说,杜祯、柳伸两人,从益州别驾从事迁到了陇右都督府任职。
李遗自然是听说过这两人。
毕竟街亭一战,排首功的是兄长,排第二位的,就是这位死守街亭不降的柳隐。
而柳隐,当初可是受了兄长的举荐,这才得以到军中任职。
很明显,支持北伐的蜀中世家,终于开始得到了回报,陇右相当一部分的空缺,都是由蜀中人士担任。
待议事完毕,诸葛亮特意留下了李遗。
“昨日从锦城那边转了李中都护的奏表过来。”
诸葛亮脸上有些疲惫之色,北伐胜利,并没有让他得到更好地休息。
相反,因为战后的各种赏功罚过,他都要亲自过目,以免出现赏不公,罚不平的事情发生。
以前是杖二十以上的惩罚上都要丞相亲览,如今又加了一个五缗以上的奖赏,所以诸葛亮这两个月来,甚至比以前还要繁忙。
将士皆欢欣,觉得朝廷赏罚公平,然丞相却是日夜劳累,比起北伐前,更是消瘦了一些。
只见诸葛亮拿起一个公文,递给李遗,“你且看看。”
李遗连忙趋步上前接过来,打开细细地看了起来。
“如何?”
待李遗看完后,诸葛亮开口问了一声。
李遗有些迟疑地说道,“李中都护之事,遗人轻言微,不敢轻易置喙。”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