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周乐之的想法,有梁存厚这样一位“知己”的存在,王老爷大约会将先生介绍给玉源社,然而他完全猜错了,先生自始自终都不知道玉源社的存在。
去和玉源社交流的,居然是他周乐之。
“你去玉源社,互通有无,什么话都可以说,唯独两件事说不得:”王业浩叮嘱道,“一是炉石仙人;二是‘天书’。”
“先生写得那些书呢?若是有人请教,要不要……”
“无碍,髡学上,大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小的明白了。”
“你之后见我,不必自称小的,称‘学生’就是,日后也算是我幕中的先生了。”
周乐之大喜,立刻跪下磕头,口称:“多谢老爷恩典。”
原本他在王府属于“妾身未分明”,虽说算是“炉石道长”的弟子,实际和王家的奴仆差不多,见到王老爷得跪下行礼,口称老爷;现在起,他就是正儿八经平礼相待的“先生”了。这对他这个读书不成的农家子弟来说就是人生的一大飞跃了。
“用心办事,日后少不得也是一个国子监监生。”
“是,还要请老爷多多提携。”周乐之学着读书人的模样一躬到底。又问道:“若是有些问题学生也不知道,可否请教周先生之后再作答?”
“不妨。只是莫要叫他们知道便是。”
周乐之在玉源社的亮相立刻引起了社员们的轰动。其时的玉源社拢共不到七八个人,除了梁存厚之外,就是广州读书人中间一个极小的圈子。
梁在选人的时候颇为用心,单纯的对髨贼髨物感兴趣的人他并不会就此收他入社,毕竟这些物件新奇好玩,几乎人人有兴趣。而要对髨贼髨物有些见解知识的人才能入社。
但是再有见解,也不过是一知半解,哪有周乐之这般条理通达。去了两三次,俨然就成了玉源社的“髡学大师”了。梁存厚便约他每月来广州两次讲学,传道授业。
至于先生的著作,倒没引起太大的轰动――随着澳洲人重返广州,许多澳洲书籍也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梁存厚派人购置之后,除一本留在玉源社之外。在送一本往肇庆。
先生对这些书的反应不一,大多数是颇为赞赏,还用它做课本来讲授。但是有些书则是嗤之以鼻。比如这本《射雕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