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三人加上助理方咏棠都戴着大大的太阳镜和棉帽,原本已颇为引人注意了,只是一时没能认出来罢了,秦小壳这样一嚷嚷,又引来了四周不少乘客的目光。
秦小壳不好意思地吐了吐小舌头,放低了声音,但还是抑制不住声音里的兴奋:“老哥,嫂子,这可是院士耶,你们怎么一点都不兴奋?听妈妈说以前外公也盼着能当上院士来着,不过后来连候选人都没当上,一直引以为憾呢,你和嫂子可是替外公圆梦了!我真是太太太太太崇拜你们了!”
旁边的方咏棠也笑着道贺:“恭喜两位小老板荣登院士之位!”
秦克与宁青筠相视而笑,他俩对当上院士确实没太大的感觉,如果他俩想当,早在去年九月时就增选上了,要不是后来杨伯伯替他俩争取到极大的自由与权利,又求着他俩当这个院士,他俩怕到现在也不稀罕这个头衔。
当然,这样“嚣张”的话可不能说出来,不然怕会被一大群羡慕妒忌恨到极点的老教授们喷上满脸的唾沫钉子。
这时秦克的手机又响了,打电话来的是远州大学的副校长吴磊,与秦克也算是熟人了。
吴磊极客气又亲切地向秦克道贺后,便热切地问道:“对了,秦院士,您和宁院士目前的编制还是在清木大学吧?您俩有没有听过‘双聘院士’?”
所谓的“双聘院士”,与特聘教授有点相似,院士的人事关系还在原本的大学,但接受高薪聘请到另外的高校开展教研工作,是兼职性质的,只需要每年开几次讲席,发论文挑一篇将通讯单位挂上该高校的名字就行。
在国内很多高校、包括那些的985、211、“双一流”高校,就有不少的“双聘院士”。
出现这类现象,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院士的数量太少了,物以稀为贵,高校里如果没有什么院士坐阵,就会觉得低人一等,表现不出自己学校的学术水平来,才会诞生出“双聘院士”这样的产物。
很多院士也乐意轻松拿高薪报酬,同时在两间甚至多间高校挂职。
秦克当然听过,而且是从邱老先生那里听来的,老先生对国内的“双聘院士”现象可谓是深恶痛绝,曾说过“取消院士到处收费兼职,夏国的学术水平将提高一倍”,可惜直到现在,无数高校、地区依然将“双聘院士”作为引进院士资源的重要举措来宣传。
秦克闻弦便知雅意,但还是毫不犹豫便说道:“听过,但我和青筠都没计划到任何学校当兼职院士、‘双聘院士’。能当选院士,我和青筠都深感荣幸,也深感惶恐,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到提升自我、专心研究上,以更好的成绩来报答国家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吴磊副校长明显愣了愣,才笑呵呵道:“您太谦虚了,不过您两位既然有了这样的决定,我们学校表示理解和支持。”
秦克也不会将家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