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无论你是画廊的经纪人、美术评论家,艺术策展人,或者陈生林这样的资深大收藏家,都可能能设计出良好的草稿。
但让非专业的画家去画底图就不可能了。
草稿考验的是设计,到了底图就开始考验画家真刀真枪的绘画功底。
底图不需要精妙繁杂的细节来填充画面,可画完底图,除了素描线条以外,造型结构、色彩搭配能力,这些作品最重要的要素,也全都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了。
就相当于这幅画已经到了初中毕业的年纪,眉眼五官都已经定型。
在底图最后一笔完成的那刻,这张画最后的观感也基本上就形成了。
钟无艳变不成夏迎春,夏迎春也变不成钟无艳。
艺术品又做不了整容手术。
只要执笔画家不变,成品观感顶多在一个范围内浮动,画面的上限和下限在哪里,能够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有些艺术品代理商和画廊的经纪人,去画室看完艺术家的半成品底图之后,大概以什么样的价格出售,市场预期如何,都已经可以开始给艺术家一个正式的报价收购合同了。
就因为底图是最后完成品的投影,
所以无论最终的成品有什么样的重大缺点,在画底图的时候,也全部都能体现出来。
顾为经此前尝试画融合画,在完成那幅《阳光下的好运孤儿院》的时候,第一次感受到“割裂感”和“怪异感”,就出现在画底图的时候。
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线条造型与素描技法的融合,存在审美方式和用笔方式的不同,一者简、一者繁。
颜料色彩理念也不一样,一者重神,一者重形。
博采众长这种话人人都会说,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
不同文化体系画法间的客观差异就像鲸鱼和鲨鱼,看上去都是鱼,却根本都不是同一个物种。
融合画被誉为吴冠中、赵无极这种随随便便就能把作品卖出一个小目标的“艺术大家专属”的绘画门类。它的难度和逼格,就体现在这里。
理论上,
顾为经这种年纪的美术生,想要完成这种高端画法,就像大卫挑战巨人歌利亚般希望渺茫。
他之前作品观感就很糟糕。
然而,士别三日,
他如今有了上百幅的线描速写的底子,又有了郎世宁的完整作画思路。
刚刚落笔,
顾为经就明显察觉到了和以前截然不同的感受。
春回大地,寒冰溶解,细雨绵绵,洗去尘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