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出名堂,原本窘迫的状态也逐渐被殷实小康替代。
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尤其是青年佃户在码头奋斗的经过,那更是一字不漏生怕没有记住。
宣传故事里的许多门道,现实中一样存在,而且只会多不会少,以往底层村民怎么可能打探得到?
还有那些上工的门路,也都是村民们以往很难接触到的。
总之,宣传故事里尽量将这些信息详细化,简单化,起码叫听众能够轻松记住。
这一波宣传的效果,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就跟解放后的电影下乡差不多,不管是好电影还是差电影,有些情节观众看上一遍便能将台词倒背如流。
眼下的情景更加夸张,此时乡村的封闭情况,可比后来要严重得多,底层村民的娱乐生活可以说一片贵乏。
能有机会听说书先生讲故事,那真是积极热烈得很,整个村子就跟过节一样热闹。
而且来的还不是一个宣传队,而是相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支新的宣传队,目的就是要叫村民牢牢记住一条鞭法的内容,以及实际上的缴纳方式。
因为娱乐生活的贵乏,宣传队里说书先生说的那些,在现代绝对会被听众破口大骂,类似于工作室似的流水小故事,依旧让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好不开心。
故事里的主人公,和他们都是同样的身份,不是自耕农就是佃户,他们都通过大同小异的方式,享受到了朝廷颁布一条鞭法的好处。
另外就是宣传通州和津门那里的招工事宜,告诉村民们不要担心不要怕,真要是在村子里混不下去了,完全可以去外头打工赚钱。
这下,村民们的兴趣更大更浓了,一个个跃跃欲试很有那么点子模彷学习故事人物的架势。
如此氛围,气得当地村长和村老郁闷得差点吐血,却是无可奈何不敢有丝毫举动。
官府派来的宣传队,就是明目张胆的鼓动村民不要一味听他们的,村长和村老门又能如何?
他们不过就是小小村子里的宗族大老,放在外头屁都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