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付出这样的代价究竟能够获得什么样的优势:战争可不是斗兽棋,你的卡车比别人的卡车更坚固更安全,究竟有没有实际意义。
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提升战场上每一个武器,每一个士兵的生存能力是技术人员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希望减轻伤亡,增加每一个单位的战斗力。
可在真实的情况下,大多数时候战场上遇到的情况是复杂而且不可预测的。如果你的步兵遇到了敌人的坦克,难道就不作战,直接投降了吗?
其实不是的,多数情况下,哪怕没有任何反坦克能力的步兵遇到敌人的坦克,也会力所能及的迟滞敌人的进攻,阻挡敌人前进的。
说的扎心一些,你就是只有一把匕首一块砖头,也要上去和敌人的坦克试一试,这是一个军人的责任!
所以许多时候,技术人员的努力都得不到回报。他们绞尽脑汁弄出来的东西,在战场上不能说是毫无用处吧,也只能说聊胜于无。
你看,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技术人员终于把坦克正面的装甲增强到了等效一米以上的匀质钢,可突然间发现攻顶弹药满大街都是了。
装甲厚重的坦克面对的不再是该死的敌人坦克打出来的穿甲弹,它们要经受的是无人机和单兵巡飞弹和反坦克导弹的挑战。
费尽心机堆砌了装甲的车辆遭遇的也不一定是敌人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扫射,很有可能是一门放平了扫射的40毫米口径防空机炮。
在综合考虑之下,相关决策者一般情况下就会进行取舍,最终得出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方案。
事实上在二战和二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各国都并没有在运输车辆上增加装甲的打算。
只不过后来灯塔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充当起了警察的角色,部队越来越强调轻量化,士兵经常需要乘坐运输车辆机动,这才开始重视起运输车辆防护来。
说白了基本上就是在拿运输汽车当装甲车用,而因为对手的重火力严重不足,装甲车又被用来代替坦克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的斯特瑞克旅的由来:欺负幼儿园小朋友们连像样的反坦克导弹都没有,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用薄皮大馅的装甲车来欺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