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1972年,被导演罗斯托茨基搬上了银幕后,又先后被翻拍过几次。更重要的是,这本里基本没有提到史达林,就算拍摄之后,恐怕也不会有被封禁的危险。
想到这里,索科夫重新坐回到桌前,拿起铅笔在一本空白的本子上写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部他看过不下二十遍,对里面的剧情早已熟记在心,写完书名之后,他就直接开始写的正文:“在历史的眼中,莫斯科已经不再拥有静悄悄的黎明。
太阳刚刚升起,拥挤不堪的外环公路就变成了一条凝滞的车河,被大城市“交通病“惹恼的司机狂躁地按着喇叭,制造着让人厌烦的噪音。有的人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在方向盘上摆着一份报纸,静静地等待着。……”
如果说写《兵临城下》时,还属于创作,此刻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纯属是默写。创作,要思索和推敲,速度肯定快不了。但默写的速度就要快多了,当雅科夫推门进来时,他已经写了差不多两千字。
雅科夫来到桌前,看到其中一个本子基本写满了,便拿起来浏览。当他看清楚书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时,不禁一愣,随即反问道:“米沙,你不是说写关于狙击手的么,但我看这个书名,是否和你说的不一样。”
“我本来想先写和瓦西里有关的《兵临城下》,”索科夫如实地说道:“但感觉状态不好,正好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就先写出来。”
听索科夫这么说,雅科夫再次拿起本子浏览起来:“……171会让站军运指挥员瓦斯科夫准尉从薄雾中冲了出来。他大步跨过铁轨,正好赶上尾车在身边驶过。他伸手抓住扶手,略显笨拙地跳上车厢踏板。瓦斯科夫今年春天才满了三十二岁,可长相却老得多,仿佛足有四十来岁。浓密的胡须掩住了厚厚的嘴唇,脸上的表情永远都耷拉着,不管怎么看,他更像一个穿着军服的集体农庄的农民……”
“米沙,”雅科夫看到这里,不禁皱起眉头说道:“你这部里的主角,不会是这位叫瓦斯科夫的准尉吧?”
“是的,瓦斯科夫准尉是这部书里的男主人公。”
“米沙,我觉得你这样写出来的,恐怕也不会有人看。”雅科夫摇着头说:“姑娘们喜欢的军人形象是英俊高大的,但你的主角,却像是一个穿着军服的集体农庄的农民。我想很多人看到这里,就会选择放弃的。”
“雅沙,我如今只写了一个开头,可能不会太吸引人。”索科夫说道:“不过等我写完这本书,你整体看过之后,再谈谈你的感想也不迟。”
雅科夫放下手里的本子,虽然心中不喜欢这些内容,但对于索科夫这位好友,他却不忍心泼冷水,只是随口说道:“你能给我讲讲这部的大概内容吗?”
“可以。”索科夫爽快地向雅科夫讲述这部的大概剧情:“1942年的话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一个排的女高射机枪手吗,驻扎在一个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