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接下来的剧情并没有立即发生反转,手臂负伤的瓦斯科夫,在躲避德军的过程中,来到了他们曾经穿越过的沼泽地带。在这里,他看到一根插在泥里的木棍,以及挂在上面的军装。这一刻,他心里明白,不会有什么援军了,派去求援的里莎,已经牺牲在这片沼泽地带了。如果想挡住德国人,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接着,他摸索着来到德军栖身的修道院,打死了一名正在井边打水的德国兵,并抢走了他身上的冲锋枪。而站在修道院窗口的一名戴眼镜的德国兵,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当瓦斯科夫进入他的射程时,他却选择了不开枪,听任抢走冲锋枪的瓦斯科夫全身而退。
众人听到这里,不禁小声地议论起来:“奇怪,那个戴眼镜的德国兵看到瓦斯科夫打死自己的同伴,并抢走冲锋枪的时候,为什么不开枪呢?难道他不知道这支枪落到自己敌人的手里,有可能给他们造成更大的伤亡吗?”
格鲁迪特小声地对阿格尼说:“要不,你问问将军同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么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但阿格尼只看了一眼索科夫,便摇着头说:“算了,别打断将军同志的思路。我想他这么安排,肯定有他的理由。”
“什么理由?”维尔纳忍不住插嘴问道:“阿格尼同志,你说说你的想法,将军同志这样安排,会是什么原因呢?”
正在口述的索科夫,自然听到了几人的对话,其实他也搞不太清楚,为什么原著作者会安排这样一个剧情,明显听起来不合理嘛。既然几人要讨论这个问题,他也正好听听,看能否有什么收获。
“你们对前面的剧情都有了解。”阿格尼开口说道:“应该清楚地记得,不管是索尼娅牺牲,还是嘉尔卡牺牲,这个戴眼镜的德国兵都是参与者之一。当他发现两個被他们杀死的苏军战士,都是女兵时,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而且指挥官还命令他动手,枪杀了负了重伤的战友。这些事情,恐怕已经导致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没准心里已经有了厌战的情绪,这大概就是他不向瓦斯科夫开枪的原因。”
对于阿格尼的这种说法,维尔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阿格尼同志,你还忘记一个情节,当嘉尔卡牺牲之后,德军指挥官留下戴眼镜的德国兵和另外一名士兵留守修道院,他带着剩下的人去炸毁我军的铁路枢纽。当瓦斯科夫打死那名打水的士兵之后,修道院里就只剩下戴眼镜的德国兵一人,他也许担心瓦斯科夫是用自己做诱饵,来吸引他开枪,没准附近隐蔽着其他的狙击手,他只要一暴露位置,就会被打死。因此,我觉得戴眼镜的德国兵不开枪的原因,并不是他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因为他贪生怕死。”
听到几人的小声议论,索科夫不禁微微一笑,反正自己对此事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既然他们几人要去脑补,那就随便他们去吧,免得他们问起此事,自己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呢。
瓦斯科夫抢到武器之后,就去追赶德军的主力,他打算就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要阻止敌人深入自己的后方进行破坏。当他来到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