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梦比较阴沉,想不起来是什么了。有些用,是专用,不是通用,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才一无是处。
想起来了,无非是我一直在意的事么!日有所思。
偶尔会问自己,是不是在装模作样。我的回答就是,是的,这是我向往的样子,只是现在还不能发自内心地做到这一点,所以装。
后面的话,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研究,我是,仅仅活着就可以了。上岸的人已然上岸,未上岸的人,先考虑活下去,仅此。
但我还是来看一看,除了我心里所想的东西以外,是不是还有什么新的东西。应该是,“死生亦大矣”,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区别,不过前两个说的都是个人身上发生的事,还有自然发生的事,还有就是人群发生的事。
嗯,原来如此,几个人的轨迹是明线,让人唏嘘,那背后的隐含的,其实也写的较为明白但好像不是主角的是社会的发展,这是真主角,是暗线。
脑袋扎紧故事以后,就只能看见人物的喜怒哀乐,看不见人物背后的东西了。当读完故事再去回味,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看花,不该只是看它盛发的那一面,还要看无花的那一面。
也感觉自己是玩忽职守,才会想这么多,才会不堪。我看不起的原因在我,不在事物本身。学识不应该成为看不起的资本。真是怪!
觉得自己聪明,真是失败的原因。
万物可爱是真的,只是还没到享受的时候,尚未胜利,需要努力。
补多音节,在一些文章里就没有这个现象。有这个现象的时候,一眼就能看见。就像说一个人细腻,那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非要加一个绵密,就有些卖弄。许多不是成语,冷门词语,甚至特别冷门的词语,反复出现。确实有美感,但就像写词一样,这样写有点雾里看花,总是隔着些什么,不够自然。也许,这是不同形式的文章吧,小说与散文与诗歌,各有各的特色,确不能一概而论。
多少还是有些在意的,但不管怎样,还是把手头的事弄完。
我觉得世界是“意思”这个东西占据的。人的“意思”不一样,世界就跟着不一样的人变成不一样的样子。有意思的往往是缺失的东西,小时候缺得多,于是做什么都有意思,世界很大;长大了缺得也许少了,只困于那么几件东西,世界小了。但有时也相反,小孩子的世界是小的,看不见几件东西,所以更为小事而发愁,大人看见的东西太多太多又远在天边,所以看不见小事物。反正就是存有差异,要做的事不一样,铺垫就不一样,为了铺垫而努力的样子就不一样。
更不该给任何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