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阴间好不好?
面对长期的事理性,面对短期的事感性,那究竟算感性还是理性呢?长期短期又是如何区分的呢?靠,没法区分嘛!
人在欺负人的时候是看不清楚什么是坏的,而读书就给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受欺负的场合,供自己反思自己曾经做过的伤害人的错事。无损地提高很棒啊!
不得其要领?空想是不行的,人家不是写好了要领印刷出来了吗?为什么不去看呢?
人可无为不可无义,这是关羽在游戏里面的台词,我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呢?又如何实践呢?我觉得写好汉字很重要,即便我今生不会有什么贡献,但我至少是热爱祖国的美好的事物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说话怪怪的,字如其人还真不一定,不能以这个论长短的,又不是道德绑架。算了,不提了。
话说我把自己名字都写错了,唉呀!好烦恼。其实也没毛病,我写的是宋体,但是手写体的话,还可以在细节上优化一下。叫什么来着?雁不双飞。
不甘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所以一定要去找答案,至于找不到找得到,不是那么重要,找这个动作很重要。
我还是喜欢七堇年的一句话,“卑微不到尘土里的种子开不出花”。就这些。
我感觉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心态,是史莱姆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事情多了,感觉就和生病了一个样子。做什么事都无法专注,忽冷忽热,坐立不安。不专注,无论怎样活跃,都只是贪玩,难有大成。
我喜欢a,我也喜欢b,但是a与b之间也没什么关系。后来啊,一切都是选修课,没有什么是必修了。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反正也不考试。那么,何为厉害呢?怎么评判呢?难道我们后面的人生是无法评判的么?还是我们需要丢掉这最后的一根拐棍,向着真出发,不再需要分数的制约了?
所有故事的最后最后,一定是开放命题。
感觉不到不意味着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感觉不到,那就只能用指标度量了。
学习之法,在于专研而博观,自己学习的时候,要在一个选中的方向上刻苦钻研,深挖,同时也要了解其他方向的大概原理,观察可以提供思路灵感,而最终的“体”或者自己的风格,自己的骨架,还是要通过自己的琢磨得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