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们的收入却并没有少多少。
就说王重把,七几年那会儿,刚刚开始发表作品没多久,一个月既大几百了,不过几年功夫,就攒了一两万的稿费,在燕京买了四合院不说,还有钱投资何大茂,搭上了改革开放的顺风车。
作家在这个年代可是高收入人群,冯化成的这么点收入,着实有点低了。
“你的诗集呢?”王重再度追问:“没出版吗?”
“出版是是出版了,就是销量不怎样!”王重这个问题,无异于是在冯化成的伤口上继续捅刀子,撒盐。
就是冯化成最风光的那几年,他出版的诗集销量也一般般,而且一首高质量的诗,又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出来的。
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那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
俗话说的好,钱是男人胆,这话虽然糙了点,可理却不糙,要是冯化成能像王重那样,月月稿费不断的话,那他当初在燕京的时候,也不会为了和周蓉安顿下来,就跑去图书馆上班了。
也不用挤在那个想面包房一样十几平的小小宿舍里头,更不用为了保持周蓉的生活质量,把女儿丢给王重,而且一丢还是这么多年了。
现在也不用跟着周蓉挤在周蓉的宿舍,周末也不用为了女儿团聚,就跟周蓉跑回光字片,跟周蓉的父母挤在一块儿了。
想起这些,看着对面衣着打扮都十分得体的王重,冯化成想起了当初在燕京的时候,他和周蓉挤在那个只有十几平的宿舍里,王重却带着一大家子人,住在房间宽敞明亮,屋舍众多的四合院里。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冯化成这回儿才品出味儿来,王重领着一大家子人去燕京的时候可是78年,那会儿过得还是计划经济,衣食住行全都是要票的,吉春的票据在燕京根本就没法用,而除了王重之外,李素华他们根本领不到燕京的票据,只能用钱换,或者去鸽子市买。
就那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到王重毕业的时候,计划经济可还没结束,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之下,王重还能坚持完成高强度的学业,而且还带一家人活的好好地,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不说一日三餐顿顿有肉,但每天都能见到荤腥,孩子们还能经常吃上零食,每年给孩子们连带冯玥的新衣服也从来没有断过。
想到这些,冯化成顿时心中生出一股浓浓的惭愧。
看着对面神色略显有几分落寞的冯化成,王重道:“知道上个月我们杂志社一个普通编辑的月工资是多少吗?”
回过神来的冯化成摇了摇头,他在吉春没啥熟人,也就一个邵敬文,关系还算可以,但也仅仅只限于普通朋友而已。
王重道:“上个月,一个负责校对的编辑,工资领了二百八,奖金领了八十,等到年底的时候,还会有一次绩效奖,数额是每个月工资的百分之三十。”
冯化成心里疯狂的计算着,这么算下来,每个月平均工资能有三百五六,而且这没包括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