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和赵云兰聊完以后,陈崇民心中好像有一团火,开始忙碌着招生事宜。学堂名字的匾额送来了,上面刻着‘酬勤’二字。
“天道酬勤,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希望大家能多坚持一天是一天。”赵云兰用作学堂的名字时是这么跟陈崇民解释的。
只是万事开头难,前面讲了那么多的初心,到头来却因为招不到学生而浇灭了心里的那团火。尽管赵云兰已经收了很少的束脩了,一个人一学期只需要交五十文,而这五十文还包括每日一顿午饭,可来报名的依旧寥寥。而那寥寥几人包括了陈崇民的三个孩子和杏树村村长的大孙子。
杏树村的村长叫许有德,有两个儿子,往下一辈来算有四个孙子三个孙女,是两房的孩子,除了小孙子和小孙女才牙牙学步,其他的孙子孙女都已经能帮着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儿了。
赵云兰得知招生的情况来了学堂,一想着许村长家的孩子就一个劲儿的叹息,那么多孩子可都是生源啊。这还是能送一个出来,还有那么多家甚至都不敢送孩子念书。
当然这样不能怪这些村民,在秦鹏来之前,石阳县的教育一直没有被重视,读书认字只能在富人圈层讨论,秦鹏来当县令努力了那么多年才渐渐把读书识字科举推到百姓家,可就这样读书人还是不多。
可是天下父母心谁不想自家孩子能成才成名,只是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供一个读书人举全家之力都不一定能成,还不如让孩子留在家里干活,还能多一个劳动力,或许再积累个几代人能尝试去供读书人,更别提要供女娃娃念书,那得是家里有金山银山,得是千金小姐才能读一些书吧。
百姓们就是这么想的,一个字‘等’,但赵云兰等不起啊。
“我们直接不要束脩,但是也不管午饭了,娃娃们自己带饭来学堂吃。”赵云兰气势依旧,坚定地说道。
陈崇民惊讶:“院长,这样不妥吧!”
赵云兰:“哎,倒是有些对不住万娘子了,说好了让她来学堂的做厨娘的。”
陈崇民摇摇头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担心咱们学堂亏啊!”
赵云兰:“如果我们亏一点能换来更多的孩子来上学那也是好事。就这样吧,第一学期我们先不交束脩,报名也给大家说清楚。”
李明礼点点头:“好。”
招生重新散出去了,陈崇民把收了许村长的三十五文退还回去了,果然没一会儿许村长就把家里的另外两个孙子送来报名了。
“还有两个孙女不是也大了吗?她们怎么没来。”陈崇民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