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兵微微向两翼拓宽了阵线,然后迎着扑面而来的火力交替掩护跃进。
虽然是同一时期,但奋勇守土军的形象却和后世影视剧展现的样子相差甚多——头戴的钢盔是英式的锅盖样式的mki汤米盔、而非九〇式钢盔;所使用的轻机枪是刘易斯或麦德森、而非十一年式歪把子;重机枪也不是弹板供弹的九二式鸡脖子、而是帆布弹带供弹的水冷维克斯。
缺少反坦克直射火力的他们面对这样的攻势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己方的机枪火力点一旦开火就会被明军坦克攻击,一字排开于战线上的十几辆三五式浮游战车就好像十几座移动碉堡。
所以抵抗军只能寄希望于近接作战时能扳回一城。
因为机枪火力点几乎都被压制,仅凭步枪几乎不可能阻止明军士兵们的冲击,几十秒的工夫,那些交替掩护前进的明军步兵们就已经冲入了前沿阵地。
虽然大明的工业化程度排不进列强第一梯队,但步兵单位装备的自动火力之丰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在至昌三十六年修订的陆军编制表上,每个队的本部都预备有十支三四式冲锋枪和十支二十式自动枪,有需要时可自行分配使用,也就是说平均每个班都能额外获得两支自动武器。
以大战后期的视角来看,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如今还只是三八年,英军甚至都尚未装备制式的冲锋枪。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动武器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近接作战时哪一方会更占优势。
发起反击的数百抵抗军与冲入阵地的明军混战在一起,手榴弹爆炸的轰响和惨嚎声此起彼伏。
因激战而衣衫褴褛的抵抗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发起白刃冲锋,高呼着“日本万歲”或“大和族万歲”,不过恰恰没有“天闹黑卡板载”。
矮个子、罗圈腿的抵抗军却拿着与其身材不符的修长的栓动步枪,这在陆战一团官兵们看来颇为滑稽。
一发发96x2㎜手枪弹和351温彻斯特步枪弹劈头盖脸的喷射而出,被撂倒的日本人扑倒在地,亦或是从上边摔进战壕。
没有耗费多大工夫,藤原支队的反击就被粉碎了。
在侧翼,那支由四辆坦克和几十名步兵组成的分队依然稳稳扎在原地,向他们反击的一个中队徒劳无功。
至此,三个中队的预备队都损失惨重,预备队仅剩两个中队齐装满员。可前沿阵地已经被明军拿下,主阵地摇摇欲坠。
倾心竭力耗费几天几夜构筑的防线就这样被轻易突破了大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