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澳大利亚空军列装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普遍装备很多挺.303(7.7㎜)机枪,密集的火力虽然可以撕碎轻装甲目标但是对付重型轰炸机就无能为力了,美援的P-40小鹰战斗机装备.50(12.7㎜)机枪也好不到哪去,唯有P-39飞蛇因为装备一门20㎜机炮而成了唯一希望。
然而飞蛇的高空性能奇差无比,明军重型轰炸机编队在吃亏后改在中高空进行投弹,飞蛇在这样的高度变得十分笨拙,拦截窗口期转瞬即逝。
迫不得已,皇家澳大利亚空军的一架飓风战斗机使用撞击战术撞下来了一架明军重型轰炸机,这种高风险的玩命打法迅速流传开来,给明军的两个重轰炸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当澳洲大陆打的热火朝天时,夏威夷兵团却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从11月1日开始,随着司令官沃尔特-克鲁格中将签署命令,准备多时的美军第6集团军正式开始反攻。
行动代号:交流电(OperationAlternatingCurrent),又称AC行动。
之前,通过为期两个星期的电子侦察,美军大致摸清了明军七成左右雷达的底细,包括开机时间、轮换时间、频率、波长、脉冲宽度等等。
在英军指导小组的建议下,美國陆军航空队制订了详尽的电子战方案,计划通过箔条和电子干扰设备瘫痪明军航空兵部队的管控调度能力。
①对于已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窄频带瞄准干扰。
②对于未侦测详细的雷达,采用宽频带阻塞干扰。
③当己方航空兵出击时,采用欺骗干扰,声东击西。
④在任何时间段,只要条件允许,不间断进行箔条投放。
瞄准干扰和阻塞干扰都同属于压制干扰,顾名思义,前者是集中力量精确攻击,效果好,但是必须弄清楚目标雷达的工作特征;后者则是在不明确时进行范围覆盖,效果差。
不久前,英军就通过这种多管齐下的电子战手段重创了德军的防空体系,即使是最新型的曼海姆火控雷达也完全瘫痪。
德国人为雷达普遍加装了对付箔条的杂波滤波器,不过在面对多管齐下的打击时收效甚微。
挨了炸的德国人也没什么好对策,唯一办法是研制更大功率的变频雷达——通过大功率暴力“烧穿”干扰信号,通过变频技术“跳出”被干扰的频段。
这样的场景两个月前在欧洲战场上演,两个月后的现在又再次复刻在太平洋战场,只是更换了双方罢了。
自从年初利用箔条干扰收获奇效后,大明空军就急匆匆的为雷达批量加装了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滤波器,可以分辨箔条的假信号和飞机的真信号。
但是面对针对性极强的有源电子干扰,单一的滤波器显得孱弱无比。
因为轰炸机内部空间较大,美军将B-24和B-25改装为专用的电子战飞机,一共有二十多架完成改装的飞机海运至夏威夷大岛。
箔条则是根据侦测到的明军雷达特征专门定制的,全美四个承包商加班加点制造了15亿根,大约620吨,尔后每个月都可以提供10亿根。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