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晚明时候,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流行,“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话更是广为流传。
尤其第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无善无恶,引起了很大争议。
因为儒家正统主张是孟子的“性善论”,讲究的是人性本善,与心学的“无善无恶”之论冲突很大。
所以“善恶问题”是晚明学术的最核心议题之一,焦点就是“性善论”和“无善无恶”之间的争论,搞学术一般都绕不开这个问题。
而顾宪成作为正统儒学代言人,肯定是坚定支持性善论并反对心学“无善无恶”观点的。
想到这里,林泰来知道,自己必须要全力以赴了!
如果连胡扯都扯不过对手,那还有什么脸面刷学术声望啊?
他本心是无所谓什么观点的,只是想着在顾宪成身上蹭点学术声望。
所以现在林泰来只能为了反驳而反驳,无论顾宪成什么观点,站在反对方就行了。
“此女虽然生来是完璧贞洁之身,但初生的她并不知道这是好是坏,这就是本性的无善无恶。”
顾宪成又答道:“你把此女打得昏迷不醒,她现在并没有任何意识,也不知道自己是好是坏,但是并不影响她初生时身体的完璧贞洁。
与此同理,人性本善乃是客观存在之天理,并不因为人的自我认知而变。
孟子曰,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这就是人性本善!”
几个回合下来,顾宪成似乎逐渐占了上风。
“你这是诡辩!”林泰来忍不住吐槽说。
顾宪成冷冷的说:“出来混,讲得出道理就讲,讲不出道理就认输。”
林泰来深深吸了一口气,绞尽脑汁的重新组织语言说:
“你认为人的本性全都是本善,就好比女子天生都是完璧贞洁,那么各人之间的本性又有什么区别?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近字。
孔子之所以说性相近而不说性相同,就是因为孔子认为,人与人在本性上并非完全一致,存在着差异。
所以你所主张的人性本善,与孔圣人之道相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