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优柔寡断,而是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考量。
鞑靼部和阿鲁台部是明明确确的敌人,对敌人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是杀俘。
虽然名声不太好,但人们顶多也就一轮一阵子,然后就不会有然后了,而且议论这些的人大多都是那种腐儒。
寻常百姓不是很在意这些,甚至可能赞同,因为若是大明次次都能斩草除根,那他们上战场的次数就会变少,活命的几率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大明还是有一些老人的,基本上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在蒙元统治下的汉人过得有多凄惨,他们会对压制那种言论起到积极作用的。
但兀良哈三卫不同。
通敌是权贵阶层的事情,杀了权贵没什么,但杀了平民,而且兀良哈三卫名义上还是大明的,这就不太好办了。
就好像始皇帝一样,虽然当时有人说他是暴君,说秦朝是暴秦,但到了现在,又有几个人不赞颂始皇帝的功绩?
朱棣此生最大的心结就是靖难之役,所以他一生都在为了一个承认而奋斗,这个承认是他父亲朱元璋的承认。
他担心百年之后,他无颜面对地下的父亲。
所以,杀俘他做得,杀已经成为犯人的兀良哈三卫权贵也做得,却做不得杀平民这等举动。
哪怕是异族,但明面上也是大明的子民,他要是杀了,那多多少少的会让民心不稳的。
“嗯,做得好。”思虑良久,朱棣才开口夸赞了一句朱高煦,只是嗓音已经有些嘶哑了。
“有漏网之鱼不可怕,等班师回朝之后派几个人多少带点儿兵过来就能压住,到时候还能顺便接过治理兀良哈三卫的事情。”
“此次北征,你立功不少,等回京之后爹再给你定封赏。”
“谢谢爹。”朱高煦低头谢恩,然后起身准备行礼离开。
“等会儿……”朱棣看着二儿子起身,伸手拦住了他。
“此次北征,军医带的大多都是外伤药,但也有一些凝神静气的,你带回去让人熬了给瞻壑喝了。”
“他才十岁,就接了这样的事情,我怕他会心神不宁,晚上睡不着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