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的歌曲,老外更加喜欢?”
“不能这么说吧!”
金尚想了想之后,摇摇头道:
“华语流行音乐,尤其是摇滚,电音以及HIPHOP等曲风,在国内是受到压制的,相比之下,民谣的市场更大。”
穿越以来,金尚就意识到了,国内这辈子和前世的差距挺大,传统更加顽固,传承得更加完整,想要轻松更易是不可能的。
现在已经算好的了,搁在十几年前,电视广播里,上个时代的歌手们的作品,就像是留声机时代的残留回响,金尚还记得小学时候,主流歌曲的风格,就像是充斥着流行爵士的时代曲风和宫廷礼乐杂糅后的产物。
如果应要有个类比的话,就好比令和时代的尼特族听半个世纪前的演歌一样,觉得很厉害的同时,又有一种实在欣赏不来的落差感。
至于十分受欢迎的现场舞曲,参考那一首十分有年代感的《夜上海》,主流听众觉得很不错,自己认为三十年前就应该淘汰的别扭感,一直都挥之不去。
幸好这些年国内外交流频繁,连长时间混迹地下音乐圈的摇滚都开始登堂入室了,否则,金尚从上辈子带过来的那么多流行金曲,有没有用武之地都不清楚。
经济开始加速发展,国际局势稳定,一度被压制的文艺事业,又开始焕发不一般的光彩,国大民骄,且自有一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支撑,对外的渴求就没那么急迫了。
哪怕是最激进的文化改良派,也就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地步,如“黑船来袭”之后的全盘西化的主张,是压根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里,在国内流行过的金曲,基本都是经受过国内外市场检验,有半殖民半封建历史的东亚文化圈可以接受的作品,在这个世界的九十年代中后期能被接受,也是理所当然,本质上,它们的精神内核是很相近的。
但纯粹的外语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问题,懂英语的人,远不如前世同期多就是最大关隘,听不懂,听的少,接受困难,可对老外来说,却刚刚好。
至于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这两年对国内音乐圈的影响,可以类比八十年代在春晚唱跳《冬天里的一把火》,九十年代Beyond乐队风靡追求炫酷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风横空出世。
在戴义琴唱响《男儿当自强》之前,没人会拿《将军令》这样的传世名曲做流行改编;梅疏影出名后,音乐圈才意识到,女孩子也能玩摇滚玩得一点都不非主流;元休的HipHop单曲《快乐崇拜》让歌迷大开眼界,流行歌曲原来还可以这么唱。
国内的大众音乐的曲风渐渐多样,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功不可没。
今年上半年,国内发行的音乐专辑,金尚也听过一些,百花齐放不说,很多歌曲的质量,并不比上辈子千禧年前后那几年差。
到底是传统文化没有断档,歌迷吃过细糠,音乐人水平还比较在线的时代,只要金尚为他们推开那扇门,其他同行就能将这条小路拓宽成康庄大道。
聊起国内现状,今年夏季毕业的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