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实力,其它的就不用指望了。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这可是以百亿为单位的投入,一旦失败,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还没多少钱的时候,就从老黄那里接手了大量的闲置不动产,还背上了六百多亿的外债,并不是我年轻气盛,不知道轻重,而是心里有数。小生意抗风险能力差,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来,可大生意基本都是有定数的,只要你能判断准大势,把握好风险,基本稳赚不赔……”
“赌的就是国运,看来你十分看好未来的发展。”
“那是当然!”
别看这么大的生意,千头万绪找不到脉络,可只要在战略眼光上不差,有一批执行力强的员工,剩下的就没那么难了,金尚自信地回应道,“我大学的专业,是公管和商管之类比较务虚的门类,但也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实操就不提了,大局上的把握还是不错的,再加上这两年自学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有了两年多的创业经验,已经足够了。另外,我的研究生专精的是城市规划,对现代化都市扩张的方式,还是有点敏感的。未来的京城,很可能发展成为人口超两千万的超级大都市,成为北方当之无愧的中心,地位不可取代,能在这里提前落一子,越往后,带来的好处就越大……”
“两千多万人……”
梅应年深吸一口气,微微眯起眼睛。
去年公布的城市常驻人口,比一千二百万多一点,其中还包括两百万左右的大学生,未能落户的都市白领,外包工临时工等,这还不包括外籍打工仔,公派人员和外企常驻员工,至于一部分没有正式工作,连居住证都没办下来的,自然不在统计之列。
按照金尚的说法,未来十几年的时间里,京城还要增加一千多万人,别说这三环四环之间的近郊,五环外都要变成寸土寸金的抢手地方。
如果……有五环的话,至少现在没有这个将来会约定俗成的提法。
“说说看,你推进到哪一步了?”
听到这句话,金尚松了一口气,知道二舅基本是同意了,事实上,梅应年能在百忙之中抽空陪金尚“踏青”,心里差不多已经倾向于同意了。
以前想要找到扩大投资的门路不可得,还要打着文化旅游的幌子,先找几个偏远地区的项目试试手,顺带吃一点本土坐地户看不上,要价太高,利润不是很高的“边角料”刷一刷存在感,真正的好地方和优质项目,还是很难插上手。
现如今,一块大蛋糕送上门来,自然是求之不得,就是体量太大,担心吃不下去,把自己“噎着”。
“申请已经送上去了,标题太长我就不说了,可以查一查最近的报刊杂志和新闻,关注‘绿电新能源’、‘低碳环保’和‘智慧城市’这样的关键词,上面的态度,以鼓励支持为主,就是推进的速度有点慢,对太激进的模式有点谨慎。”
“我看到过,就是‘智慧城市’么,顾问团队给我看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