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拖拉机和进口大块头比赛拔河,体量小一号,都把对方拉翻了……”
“果然,不太了解的外行,大多是这种印象,以为国产农机物美价廉,在国内很受欢迎,甚至在国外抢走了外国大厂订单什么的……”
“不是吗?”
“恰恰相反,但凡有得选,能用外国知名品牌的农机,那就一定不会指望国货。至于国外,连非洲黑人都不愿意用国内产的农机,南美、东欧、印度甚至是阿拉伯产的都比咱们受欢迎。”
“呃,这么惨的么,阿拉伯和南美也有农机厂?”
“瞧你说的,它们那边大平原多,有大航海时代打下的种植园基础,有很多占地颇为广阔的农场主庄园,市场非常广阔,有需求,起步早,技术积累也相当可以……”
相比之下,国内人均耕地没那么多,平原地带多在北方苦寒和西北干旱地区,没有大型种植园的地区,在大征服年代,也没有弄过“奴隶贸易”这样的事,没有条件,也没有文化基础。
相反,国内的中小型农机设备发展倒是挺好的,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联合操作的半自动化农用机械,十分适合以家庭或者宗族为单位的农耕环境。
至于大型农机,由于国内市场狭窄,没有完成技术迭代,导致落后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
“技术不行,慢慢努力就行了,结果,在逐利的驱动下,反而走上了降低质量以压低成本的恶性竞争之路。农用机械,大概是对稳定性要求最高的生产用车辆之一了,你想想看,春种秋收,夏季‘双抢’,就那么几天的作业时间,上上下下都很紧张,结果工作一天,趴窝维修三天,这还怎么干活?”
狠狠地抱怨了一番,犹自不解气痛批道,
“就以咱们北方种麦子为例,秋收的时候,就那么几天的晴好天气,结果因为机器坏了不能干活,然后突然下了一场雨,麦子发芽,全烂在地里,那个损失就大了,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不说,还误了下一季的粮食种植。血本无归的小农欲哭无泪,大型农场主们估计不死也要脱一层皮了。”
农机是生产工具,不是拔河玩具,动力强劲,足见发动机输出功率还行,这只能说明柴油机厂家实力还行,可这只是农机性能比较重要的一部分,稳定和长时间持续正常运转才是关键。
见金尚听闻后默然不语,张华及时解释道:
“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完成收种任务才是第一位的,可靠性难以保证,谁敢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年就那么几次派上用场,一次就是好几个人轮番操纵作业,近十个小时一班岗,有时候甚至要挑灯夜战,昼夜不停赶工。这可是‘大会战’模式,结果大小故障不停,谁承担得了这个损失?”
谁不想用便宜货,可不敢啊,只得去找外国农机厂了。
“路子走偏了,还是以商务车和私家车的模式在主导生产,可农机是很特殊的,尤其是……动不动就几万亩几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