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的战船上,站着一个大约十二岁的孩子,灰扑扑的脸蛋看起来有些脏乱,身体站得笔直,紧紧注视着江水的流向。
以他的年纪,称为少年似乎还为时尚早。
昔夏之兴也,融降崇山!
有崇氏!
“南方马上就到,大江对岸,顺流而下,找到洵山的津渡,并没有多远.....”
大江虽然宽广,但是毕竟是江河航行,中原虽然航行技术不太好,但是起码的方向感还是有的,这是基础操作。
中原的大规模,在原始社会中,内河航运的高速发展期,是在大禹治水的时代。
大禹治理洪水时,导山导水,陆行载车,水行载舟,通过对于河道的疏导治理,用船舶编织出了一片水利运输网,以黄河为骨干,所谓“浮于淮、泗,达于河”、“沿于江、海,达于淮、泗”、“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大禹治水不仅仅是勘察地势于水脉走向,然后因地制宜进行疏导,在疏导的同时,还把黄河,淮河,长江,泗水等全部连接了起来。
少年人询问身边的船师:“南方真的很蛮荒吗?”
“是啊,真的很蛮荒。”
“和中原可不能比!”
有崇氏的战士们哈哈大笑,他们是居住在中原的大部族,这次也奉命出征南方,正是因为防止三苗对水流水脉做什么手脚,所以需要一个会治水的部族前来防备。
有崇氏自然是当仁不让。
当然,主要原因,是共工的推诿。
共工认为,派遣共工氏人前去南方,简直是小题大做,三苗什么本事,也值得共工氏出手?
“我认为,现在治理大河的问题更是必要,去年治水稍有成效,崇伯鲧说是用了新办法,但实际上还是在我的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动而已,说到底,治水的根基,还在共工氏....”
“去年,‘淫’未曾现,这是好事情,大水没来,天下一同欢欣,所以,才稍见成效,就调遣共工氏前去南方,未免是大材小用.....我部治水至今,从上古三皇时期,自伏羲氏时始,至神农氏时始大,这千年治水的本事,没有人比我共工更懂治水....所以,不是我看不起三苗.....”
“可真不是我看不起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