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第一个被骂地便是沈宸。
相比之下,女先生祖霖的课则逐渐开始受到大兵们的欢迎,这倒不仅仅是因为祖霖美丽的容貌令很多没见过世面地军官暗中咽口水。也不仅仅因为祖霖教课条理性强通俗易懂,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祖霖教授的内容是几何,那些长宽高的比例和距离估算以及测量计算方法是和军官们平日打仗息息相关的,和自己地饭碗事业相关的专业。军官们接受起来稍快一些。
周正裕是不参与这些课程的,他目前与祖霖夫妇接触频繁地原因很简单,因为祖霖和叶其雨正在帮忙改进目前作为八路军杀手锏地弓弩。李文革很想制造出传说中地诸葛连弩。但是在尝试过若干次之后他放弃了这一打算——任何非人力装填的弩机都会不可避免地损失射程和发射精度。因此在走之前。李文革改变了研制方向,开始研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人工装填上弦地速度。同时减小上弦过程中的力量损耗。
之所以能够进行这种试验,是因为在没有李文革参与的情况下,叶氏夫妇在某日居然画出了一条渐开线。事后两人拿着这条线和李文革探讨,惊喜得险些晕过去的李大将军趁热打铁,将现代齿轮的概念和形状描述给了这对数学家夫妇。
中国古代也有齿轮,但是那种齿轮实在过于粗糙,没有相应的数学理论基础,这个时代的工匠是制造不出精密度相对较高的齿轮的。
现在有了渐开线,对于这个时代的科技而言,这是一线极其微弱的曙光。
当延安团中营指挥宣节校尉李护奉命来到周正裕理事之所的时候,周游击正在全神贯注地听祖先生给一群木匠和铁匠讲述着他根本听不懂的东西。
“……打磨一个箭头,需要一个熟练的人工花去整整一天功夫。但是若有了这东西,只要支架稳固,结构牢靠,
圆片的磨刀石,两个人配合着一天便可以打磨一百个当然,这里头要算上磨石的损耗,大齿轮相对耐用一些,小齿轮的更换可能会频繁。关键是大小,大小精度控制得越好,更换便越方便,耗费的时间便越小。这些物件都必须用铁制,木制的根本带不动。如今生铁虽然不多,打造这样几架东西倒还够用,关键还是尺寸。在动手之前,首先要打制一柄尺子,尺子的长度自然是一尺,分为十寸,记着是十寸不是十六寸。然后每寸分为十分,要均分。具体的铸造办法是先用一小片生铁做出一个一分的模子,而后的刻线倍乘……”
“这些很耗功夫……”一个铁匠粗声粗气地道,“光是这几把尺子便要花去十来天的时间,中间要出一大堆废品,要把这纸上的东西造出来,再组合到一处,还要能用,怕不得要两个多月?而且磨损必然严重,一个物件坏了其他的物件便也都没有用了。有这时日,大伙一起动手。几百上千枝箭也造出来了……”
周正裕垂头看着祖霖画的一张图,凝眉苦思,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