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藩镇州郡,若是节度使辞职撂挑书不干了,会发生什么状况?
正确答案是----什么也不会发生,政府和军队各部门照常运转,基本上和节度使大人辞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这并不算奇怪,自从执掌州政以来,李文革就一直在延州推行官僚治政的理念和制度。在他的麾下负责地方庶政的官员并不是节度府的僚属,而是有自己独立行政权力的官僚,这些官僚除了极个别的是由李文革亲自任命的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由他们的上级官僚推荐选任的,而李文革所做的不过是在下面呈送的任命书上签个字罢了。
因此李节帅的赌气撂挑书并未对州政的施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延州并没有进入无政府状态,顾全大局的秦固仍然在努力工作维持局面,在他的领导下,州政并没有被扔下。
除了对军队的把握和掌控之外,李文革之前在延州实际上实行的是“垂拱之治”。他并不通过自己的幕僚将州府的所有权力都窝在自己手中(他的前任高允权实际上便是这么干的),他甚至平时很少过问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他偶尔关注一下民政,要么是对机构或者制度进行调整要么便是人事上有所变更。
李文革本人远不是一个勤政的节度使,他的工作能力和对基层情况的了解都和实际需求差得比较远。而延州的政权结构尽管官僚色彩浓厚,却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些反集权化的味道。在建立这套体制地过程中,李文革一直强调的是分工明确和责任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责任之间的连带关系被潜移默化中灌输进整个官场,这导致八路军藩镇的官员们和其他藩镇比较起来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一个不同之处就是权力大小的区别,李文革手下的文官们平日里权力极大,在自己所分管的领域内这些文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自己说了算,不必事事都请示或者揣摩节帅的心意。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人事任用权基本上分散在各级主官处,李文革本人对于文官集团扩充自身势力范围地做法一般情况下很少干预。
到目前为止,延州军政集团在最高权力上实际上一直实行的是二元化首长制。作为文官领袖的李彬和作为军方领袖的李文革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才是这种权力模式延续到今天的最根本原因。文官们尽管一致拥护李彬将李文革推上节度使宝座的决定,但那更多的是对李彬威望德行的认同。在文官集团看来,延州地文官和延州军队之间始终是一种同盟关系。这种同盟关系的联系纽带就是李彬和李文革。因此,对于这些文官而言,李文革适当地让出一部分权力,以继续换取文官集团地支持,这是双方继续合作的一种良好模式。(首发)
实际上在这次风波中,文官们真正最不能接受的并不是陈素出任延州系统内官之首的录事参军事,而是陈家一门在延州的迅速崛起。
陈夙通原本是延州没落世家当中一个不得志地偏房远亲,科举不得志,靠着关系门路在肤施县弄到了一个九品县尉的实缺。在以读书人为主要基础的延州文官集团中。绝大多数人是极看不起陈夙通的。而这个半声蹉跎的老家伙偏偏有个才名满城的女儿,而这个女儿谣传曾经发誓嫁猪嫁狗坚决不嫁读书人。不仅如此。陈夙通的儿书陈哲竟然干脆撕下了脸面,做了个令读书人极度不齿的操持贱业的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