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三天,萧孝先都是无功而返。
不论他使出什么手段,都没法得到一丝一毫的准确信息。
包括那些亲善契丹的大臣,皆是闭门谢客。
他想送礼,连门都进不去。
军情十万火急,可宋朝君臣却对他避而不见。
如果搁在从前,萧孝先此时怕是拂袖而去。
但现在。
不行啊。
前线的十万大军还被宋军围着呢。
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少数,虽然宋军没有主动侵袭主力大军,但后方的粮道却近乎断绝。
最多一个半月时间,大军的粮草就要消耗殆尽。
在粮草耗尽之前,要么突围,要么投降,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然而,突围的代价太大了。
此前,宋军以雷火弹开路,一连多了十几处军寨,这些军寨全是易守难攻的关隘要地。
如今落于宋军之手,契丹大军想要突围,必然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正因为如此,契丹君臣方才火急火燎的来到宋都求和。
这边。
萧孝先记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那边,政事堂正在慢慢悠悠的整理着制科的应举名单。
这份名单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应天书院教习范仲淹。
因为此人乃是寇相亲自推荐的。
不少大臣私下猜测,也许寇准只是代君行事,真正举荐范仲淹的人很可能是官家。
毕竟,范仲淹和寇准可没有什么交际。
政事堂。
虽然过了半个月,但寇准仍然沉浸在文山书海中,为了尽快熟悉朝局,他不得不这么做。
比如现在。
寇准翻阅的便是寿州呈上来的奏疏,准确来说,这是年终的时候发过来的那封奏疏。
奏疏中详细记录了去年寿州霍山场的境况。
承包制,确实极大地激发了茶商们的种茶热情。
距今,承包制执行已有近两年的时间,按照官家最初的设计,三年之期即将来临。
也许是时候向其他茶场推行了。
念及至此,寇准拿起朱笔在奏疏上画了一个圈,示意重点关注。
这时,寇准隐约听到一阵喧闹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