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两只马都有些无言。
良久之后,司马徽才叹息了一声,说道:“王莽之时,始更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幸有光武中兴,又爱经书,未及下车,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漏缀逸,方有五经博士,传授各家经纬,范、陈、郑、杜、卫、桓等,继踔而集,是何等之文盛啊……”
司马徽微微仰着头,似乎在想象着当年的情形,过了片刻之后才缓缓的说道:“昔时,易有施、孟、梁丘、京氏,书有欧阳、大小夏侯,诗有毛、齐、鲁、韩,礼有大小戴、庆氏,春秋有严、颜等,诸位大儒,洋洋一堂,坐灵台而望云雾,启辟雍而讲经学,诸懦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桥门而观听者,以亿万计之……济济乎,洋洋乎!何等之荣耀啊……”
“而今……”司马徽转头看向了司马懿,“存之几何?”
司马懿默然。
“且不言诗……”司马徽将《诗经》先排出在外,因为《诗经》这个万一,在汉代这些学习经文的人眼中,就像是启蒙书卷一般,尤其是毛氏诗,更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乡野里面认得几个字的都能说上几句,因此基本上来说谁都知道《诗经》,不懂《诗经》的就是等同于文盲一般。
“……世家之中,以书论之,唯有杨氏;以易论之,唯有荀氏;若以礼论,以马氏所长,传于卢郑二人,今卢公寂,便仅余郑氏;若以春秋论,唯蔡公之全,今传于斐氏……其余各家,亦习经书,或无传承,或不名者,何也?”司马徽闭上眼,声音越发的低沉,“一则家族变故,二则所授非人,三则无书传承……且问二郎,司马氏可有一条占优?今河内之学,诗书礼易,尽归郑氏,长此以往,司马氏又何以立足?汝天资聪慧,历来沉稳,怎么今日……”(本章说注
司马懿低着头,半响之后方说道:“……侄儿……错了。”司马懿也不太清楚为何在察觉了征西将军斐潜那有些失望的眼神之后,心中莫名的怒气从何而来。或许是在家中被称赞习惯了,结果见了面觉得被冷落了落差较大?又或是因为叔父比父亲更好说话,所以原本被压抑的性格就暴露了一些出来?
郑玄不仅在礼经上擅长,甚至还涉足尚书、春秋、易经等等,而且还古文今文融汇一处,自成一派,被称之为郑学。严格讲起来么,郑玄虽然师从于古文经学的大儒马融,却走得偏向于今文经学的路子,导致马融在郑玄学完准备离开的时候,隐隐察觉有些不对,便派人去准备将郑玄抓回去,结果没抓到……
今文经学原本就是各家大儒自己阐述、解释经文大义,以书面或是口授的形式,传授经书的一种方式。而当下郑玄所做的事情,其实也宛如先年的那些今文经学的大儒一样,在给各种古文经学做注释,虽然去掉了一些今文经学什么谶纬的东西,也一方面也让这些古老深奥隐晦难懂的文字可以更容易被人所理解,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掺杂进去他个人的思维和观念,或是他个人对于某些经文的解释和注解,这在司马徽眼中,基本上就和古文经学的叛逆者没有什么两样了。
你郑玄可以说这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