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朕乃一代圣君 > 第508章 红薯入京(二)

第508章 红薯入京(二)

    最新网址:www.tieshuwang.cc“你说是谁?”

    “回陛下,是平海伯世子。”刘瑾提着小心讲了。

    “平海伯世子?他这个时候来见朕能有什么事?”朱厚照一时也想不到。

    夏皇后见此情状,心里头对这个梅怀古也没啥好印象。

    她与宁妃、昭妃两人的关系倒还好,本身皇帝也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她皇后的地位。

    她始终是皇后,她以后的孩子还是嫡子,到目前为止,更加没有人敢掀起所谓‘立太子’的风浪。

    但皇帝两自皆出梅氏,现如今风头正盛也不可避免,其势头甚至要盖过皇后的娘家夏氏,这便不太好了。

    当然,人家以正事的名义,她也不敢在这个上面惹皇帝不快。

    “陛下,平海伯世子如此紧急,想必不是小事。国事为重,陛下还是去看看吧。至于臣妾,不碍事的。”

    “那朕去去就来。你传膳吧,等结束了,朕到坤宁宫来。”

    “臣妾遵旨。”

    朱厚照对于后宫、这些女人的关爱当然是有的,但他也有一些基本的底线,且这些底线已经明明确确的告诉了她们,就是不能够影响前朝的事——不参与、不关心、不添乱。

    总得来说,他还处于青春盛年,目前还没有明显的问题。

    “怀古啊,你这事办得有问题,朕是从坤宁宫来,若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到时候朕不计较,皇后也要找你的麻烦。”

    皇帝边走边说。

    “嘿嘿,陛下说的微臣都明白,”梅怀古很有一股子拍马屁的嘴脸,他从小就是很有眼力见,“只不过,此事涉及到微臣府上的那个奇怪的客人,我爹交代此事关乎陛下,有此一节便怎么也不敢耽搁……”

    “你府上?”

    朱厚照刚刚走得快,还没注意到他带的人,此时转身发现有一男一女落在他身后,那个女人他还有些眼熟,只不过印象不是特别深。对于皇帝来说,所见的陌生人不少,需要记住的名字也太多,像这种就容易想不起来。

    “民女孟樱(草民孟求中),拜见陛下。”

    “他们这是……”

    “陛下可还记得红薯?”梅怀古提醒了一句。

    朱厚照有一个动作的停顿,呼吸也不由加快了几分,神情中毫不掩饰激动,手指指着说:“对对对,朕想起来了,那个手帕上有红薯图案的姑娘。怀古,你刚刚的意思,她一直在你的府上?朕还以为她离开京师了呢。”

    孟樱抿着嘴唇,什么话也不敢说。

    当初,她是要离开京师的。但是梅可甲不让她离开。

    只有她在京师,她的父亲才会带着红薯到京师里来。

    因为她爹当时被关在大牢里,放出来的条件就是带回红薯,如果女儿也走了,父亲也放走了,皇帝去找谁去?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

    但当时皇帝并没有明说。

    现在么,又矢口否认。

    孟樱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她在京师几年了,正德皇帝掌朝堂、开海禁、强兵马,驱鞑靼。一战洗刷土木堡之耻,他的心机、手段和威望,就是在府里随便听听也听得到。

    而她以及她的父亲,想要反抗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认,并且祈祷着把这件事办好了,便可以解除这种‘暗软禁’。

    梅怀古也不会去管她的心思,而是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因为此事重要,我爹便交代,好生伺候她,所以孟姑娘一直都没离开。”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

    重点不在这里,皇帝也不想听。

    “那么,红薯呢?”

    问出这话,朱厚照的视线也落在了梅怀古所带的袋子之上。

    “微臣这就拿出来,听孟父说南边的人都叫他番薯,孟父,你快与陛下禀报。”

    说话间,朱厚照已经自己走下去拿在手里看了起来。

    红色的、椭圆状……的确是红薯。

    “好啊!好啊!你们几个可算是立了一大功!”

    一听皇帝说这话,三人都有些面带喜色,能让皇帝高兴,少不得一番赏赐。

    其实所谓的种红薯,拿这个就可以种了。

    他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还去邻居家的田里偷挖过。

    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种植的。当时他在农村,父母和爷爷奶奶辈会把这个东西先收在地窖里过冬,以免红薯被冻坏,到了来年开春,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气温在十几度,就种到地里进行培育,然后它会长出绿色的红薯苗。

    等红薯苗长到30到50厘米,就剪下来,插到已经开垦好的地里,再之后等到九月份、十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当然,红薯的种类繁多,我们国家又幅员辽阔,所以有的在春季种植、有的在夏季种植。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红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最为显著的就是耐旱、耐贫瘠、产量高,不挑地形,即便在山上也能种植。

    从正常年景来看,一亩地种红薯能产2500到3000公斤,也就是徐光启所记录的‘一亩收数十石’(明朝一石是150斤)。其产量是一亩稻田的十几倍。

    但,这个事呢要分两面看。

    第一,指望红薯一到,就养活全国人民,那是开玩笑。

    因为红薯的热量很低,不管你吃什么东西,人体总归是需要热量的,红薯的热量只有大米等谷物的三分之一,土豆和玉米基本也是和红薯一个水平,说得直白些,红薯吃得再多,80%是水,那有什么用?

    所以不谈热量,只谈产量,这是耍流氓。

    另外红薯没有油,吃多了肚子容易胀气,也就会导致一种情况,额,就是拉不出来……

    所以即便红薯后来成为一种‘美食’,但始终不能成为主粮。

    因而想象中依靠这个推平全世界,更加不可能。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红薯在隆庆、万历年间已经传入中国,到了万历后期以及天启年间,官方都有记载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红薯。

    但是,它并没有能拯救流民遍地的大明朝。

    从这个维度来说,人祸永远是最大的问题,生产力很高的工业国家一样有饥民。

    不过话又说回来,

    在温饱仍然是个大问题的时候说红薯口感不好、吃多了泛酸一样是耍流氓。是完全不能理解灾民所说的一种矫情话。

    对于沦落到啃树皮的人,能吃上这个就是升入天堂。

    对于活在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大米、小麦之外如再种植一点红薯,可以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甚至可以节省一点主粮进行储备或是售卖。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多出一种可以吃得食物,那总归是好事情。

    继而就可以大大缓解如今尖锐的社会矛盾,老百姓稳住了,他推动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即便激进些也不会造成地动山摇的后果。

    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能够增加社会的弹性,这是它的意义。而不是觉得它不能一直吃或者不能依靠它吊打全世界就认为它根本没有价值,这属于二极管思维。

    所以在朱厚照的眼中,红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物。

    而此时,他正捧着,这个他前世吃都不想吃的东西,现在要小心对待。

    “陛下,不必……不必如此。”孟樱开了口,不够不确定自己讲得这话是不是得体,话到最后显得底气不足。

    “为何?”

    “因家父已经在老家培育种植,红薯是剪茎作种,所以……”

    “喔?”朱厚照懂她意思了,“这么说,朕就是吃了它也没关心。孟父,是这样么?”

    “回……回陛下是的,草民知道此事极为重要,若不先进行培育种植,也没有胆量来打扰陛下。”

    “倒是聪明。”朱厚照忍不住赞了一句,有这个脑子才能办成事,“不过朕就不吃了吧,眼下季节合适,你带的这些还是都拿去培育。”

    “是。”

    “你说说,怎么带回来的,海外又是什么情况?”

    孟求中初次见到皇上,多少有些紧张,“草民回……回陛下的话,这些番薯是从草民从满剌加国偷偷运回,当地有弗朗机人,这些也最早是他们带到满剌加国。”

    “满剌加国?”

    朱厚照的地理知识开始遭遇考验。

    “是我大明属国吗?”

    “回陛下。不是的,满刺加国属于暹罗王国,这些都是海外小国,与我天朝难以比拟。当地人也曾听闻我天朝天子,他们心生向往,只是远隔重洋,若不是为了求生的商人,一般人没有胆子面对海上风浪。”

    朱厚照忍不住笑,

    这话后半段就属于是胡说八道了。

    不过现在的政治正确如此,他也不想花力气去纠正这个东西。

    实际上,满刺加国就是后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那个地方,葡萄牙人最先到达这里,然后就发生战争,也导致了该国的衰亡。

    时间点,就在大明正德年间。

    换句话说,欧洲人的炮火已经抵在亚洲人的脑袋上了。

    包括吕宋岛,也就是菲律宾,也是在本世纪被西班牙人侵略。

    现在的大明朝经朱厚照影响,已经有了一个开海行商的利益团体,终有一天,来自大明的商人和来自欧洲的商人会撞上,按照这帮强盗的逻辑,你赚钱的生意,他们一定会动手抢和打。

    或许那一天会比想象中的来得更早也说不定。

    这些摆在一边,

    眼前这个红薯还是让朱厚照分外激动。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三个字:要推广!

    他很自然的笑纳了这个东西,让刘瑾端到一边。

    然后对孟家父女说:“这样的作物往后必定活人无数,孟求中,你所立之功,比你想象的要大。朕也向来赏罚分明,说吧,可有需要?”

    “这个……草民不敢。”

    “陛下富有四海。”梅怀古提点他一下,“你尽管开口就好。”

    孟求中抬起头,有些茫然,略带耿直的说:“陛下,草民想要百两纹银。”

    朱厚照和梅怀古一时愕然。

    “缺银子?”

    “是,草民的女儿还没出嫁,嫁妆还没着落呢。”

    孟樱一听是这么回事,立马闹了个大红脸,“爹!你怎么能和陛下说这些?”

    “哈哈哈。”朱厚照却觉得颇为有趣,当皇帝久了,这么朴实的人的确少见,“孟求中,这个条件朕答应你,朕还可以给你更多。只有一样事,你要帮朕一个忙。”

    “不敢,请陛下吩咐。”

    “红薯这个作物,只有你种过,朕找一块地,你留下来把它伺候好。至于你在福建老家种植的那个,朕会下一道旨意,写明方法,令当地知县去伺候。你意下如何?”

    孟求中一时犹豫,他本来想回老家的。

    梅怀古则在边上敲打,“孟父,这是陛下给的机缘,还不快谢恩?!”

    老农也没那么多的主意的,而且他不敢拒绝,便叩头说:“草民愿意听陛下的话。”

    “好。刘瑾,你去取五百两银子过来,赏给孟求中。怀古,这两人我交给你,你安顿好,若是愿意住你府上就住,若是不愿意的话,就让人家自己成个家,在外边儿住。等朕选好一块地,到时候你领着他过去。”

    “是!”

    “好,下去吧。”

    朱厚照没有和他们讲太多种植、推广之类的事、以及以后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人家就是一个想要纹银百两的农民,不关心那些。

    这是他和朝臣应该关心的事情。

    看着木盘子里几颗红薯,他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虽然说红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毕竟能吃、能养活更多的人,这对于他的帝王之志是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的。

    后世之人曾经探究过气候和王朝更迭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汉唐之时,中原王朝都相对温暖。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乱世争霸中,根据地小而贫瘠的一方总是不能够获胜,这就是‘力量’的作用。统治者当然是需要各种优秀的品质,但手握多少‘力量’才是更加关键的因素。在冷兵器时代,这个‘力量’可以相对通俗的表示为:

    你有多少地、能产多少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不管从哪个方面想,红薯也属于是重大事项了,需要一个专门的得力之人。

    朱厚照慢慢摸着,眼神之中则有认真以及略微压抑的激动与兴奋。

    “刘瑾,”

    皇帝的声音不似一般时候,此时显得有些厚重。

    “奴婢在。”

    “明日一早,传旨内阁、六部九卿入宫。除非离京,否则无故不得缺席。”

    “是!”

    却说得了五百两银子的孟求中很是开心,

    既然有了银子,他也不希望住到人家家里去,平海伯府的牌子实在吓人,进去之后一会儿这个规矩、那个规矩,他这个人自在惯了,搞得不好万一闯了祸那才是麻烦事。

    梅怀古也按照旨意随他去了,便在外边儿给他找了个干净小院儿,不用打扫,直接就可以住进去。

    等到外人走了,孟樱才开始和她的父亲撒娇。

    “爹爹也真是的,干嘛在皇宫里说什么嫁妆,到时候满京城都知道女儿嫁不出去了。”

    “我不懂的嘛。天子那么威严,又不敢撒谎。”

    “那爹真要留下来伺候那什么番薯嘛?”

    “本来想走的。现在看来也走不了了。”孟求中走到门口,蜷缩起身子往地上一坐,接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把怀里抱着的小木盒打开了,随后眼睛就开始放亮光。

    “皇上还真是大方,我只要一百两,他给咱五百两!哎呀,这下咱不受那个穷罪了,等回去以后,爹给你找个好婆家,嫁妆管够。”

    “女儿还不想嫁人。”

    孟樱说起来也是有几分姿色,刚入京的时候风餐露宿的当时有些憔悴,这两年养在深闺,脸上是红润透亮,皮肤是白白嫩嫩的。

    要说不好的地方,就是瘦瘦小小的,苗条是苗条了,但女孩子讲究的是屁股大好生养,弄成个白瘦幼,媒婆要说不好了。

    “说的胡话,不嫁人?不嫁人当个老姑娘啊!”

    “那也不能刚见面就要女儿嫁人,两年多没见爹了,女儿陪陪你。”

    “嗯。”这话听着还算受用,想了想,孟求中又问:“那个什么世子,没有欺负你吧?”

    “啧。爹你又乱嚼舌头。”

    “看他不像好人。”

    “这个世子才奸猾呢,他知道女儿和这个番薯有关,番薯又是皇帝在意之事,所以他注意的很。这两年女儿也算是吃好喝好睡好。”

    ……

    翌日。

    乾清宫。

    皇帝到的时候,殿里面已经站满了人。

    臣子们也经验丰富,有时候凭着感觉能大致知道今儿这事多大,像这一次,事情肯定不小,一个个都齐整得出现了。

    “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都赐座吧。”朱厚照搓着手走了出来,他也不到上面去坐了,还是直奔主题。

    一招手,一个太监端着木盘子走了出来。

    “诸位爱卿,今儿宣召各位前来是有个喜事分享。你们先看看这东西。”他指了指,然后侧过身让他们都瞧得仔细,“可有认得的?”

    正德年间,红薯还没进入中原。

    朱厚照是人为的派人找了几年才找到。

    几个大臣都摇了摇头。

    “陛下,此为何物?”王鏊拱手,慢声细语的问道。

    “这个东西名为红薯,也可叫番薯。”朱厚照做手势,让太监往前,“诸位爱卿可以拿在手里感受一番。是朕从海外让人带回来的。摸上去有些坚硬、清凉,当然也有些粗糙。”

    “有何功效?”

    “可以吃。”

    杨一清首先拿起来,他凑在鼻子上闻了闻,“无味。”

    “口感是甘甜的。”

    “陛下……?”

    “额,杨阁老,这个不要吃,朕只有这么几个。而且生吃比较坚硬,你们的牙容易崩掉。”

    “喔……”

    杨一清之后,王鏊、王炳也都拿过去端详了一番。

    “陛下,这种果子,是在树上结,还是在地里长?”王鏊也好奇。

    “地里长。亩产可达30石至40石。”

    皇帝是轻飘飘说出这句话,但是殿里所有的大臣听完都惊了。正常的稻田,亩产也就是2石、3石。

    “陛下说的是三十,不是三、四?!”韩文惊站了起来,忽然间就对红薯特别的重视起来。

    朱厚照背着手笑道:“如果是三、四石,至于朕这么一大早,宣召六部九卿至此么?”

    躁动,气氛还是有些躁动。

    顾佐问道:“陛下从何处得到的此物?又怎知可以亩产三四十石?”

    这等事情,乍听起来还是太离奇了。

    “实际上在数年之前,朕已命锦衣卫暗中谋划此事,行动代号即为红薯。昨日,朕召见一福建老农,这几个红薯便是他带回来的。至于说亩产,红薯在海外之国都能有这样的产量。”

    “如此,那可以代替大米、小麦?若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改种此等作物,每年的粮食岂不是可以瞬间也翻上十倍?”

    顾佐不知其特性,这样推断也在常理之中。

    朱厚照看其他人也会频频点头。

    “事情,倒也不会那么简单。”王炳说,“此物名为红薯,是海外之物,是否适合我大明百姓食用还是两说。臣以为,可试行之。”

    王炳虽然不是那么讨喜,但说话却往往言中关键。

    “朕,今日宣召诸位进宫,就是为了试行之。红薯的产量高是其一个优点,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土壤肥力不那么强的土地也可种植,所需的水也远远少于水稻。这是可以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作物。此事关系重大,需内阁、各部协力推进。”

    “老臣,愿领此重任,为陛下分忧解难。”韩文是户部尚书,这种事请他当仁不让。

    “户部是要的。”

    内阁三人听了这话也明白了,除了户部,还要内阁。

    不过他们刚要说什么,朱厚照已经先开口,“此事,朕意委任一人专门负责,不仅仅是协调、负责,更要深入其中,正如王阁老所说,此物是个新鲜玩意儿,怎么吃还不知道。怎么种就更是学问巨大。”

    所以这样一来就不适合内阁的阁老了,毕竟他们每个人都身兼数个重任。

    实际上朱厚照想到一个人,便是杨廷和。

    杨廷和原先在军机处任职,后来西北的战事结束以后,作为皇帝心腹的他,调任詹事府詹事。但现在哪里没有太子,所以他是哪里需要往哪儿去,经常性的还会代表皇帝出差,离京处理专门事项。

    杨廷和有一个优点,就是脑子非常清醒,条理、逻辑从来不乱。

    而且这些年他各类官都当过,乱七八糟的事处理了不少。

    所以实际上朱厚照还有另外一重打算,就是调其入阁。他现在一身的奇怪经验,除了当阁老,其他的各个衙门都不太适合。

    殿里的人都在等着皇帝宣布,朱厚照也就不卖关子,“红薯培育和推广之事关系重大,是朝廷最为重要的政务之一,朕以为詹事府詹事杨廷和可堪一用,并增补其入阁,专办此事。”

    这么说来,是因事入阁,这也是头一回了。

    大臣们再细细看了眼那东西,陛下这是通过‘因事入阁’来体现对新作物的重视了,妙。

    杨廷和今日也在,他这个阁入得很是意外,主要朝中还有韩文这样的老前辈呢。

    “微臣,谨遵陛下圣意!”

    朱厚照说道:“寻一处合适的田地,种植生叶以后,递个折子上来,朕要去看。”

    这话讲得还是延续一贯的风格。

    “诸位爱卿,且与朕都保持一点耐心,几年以后我们君臣再瞧,大明必会因此而有天下更新之象。”

    粮食、人口、战马、火器……这都得有,他这个正德皇帝可不是打败了鞑靼就了此一生的人。

    (本章完)

    最新网址:www.tieshuwang.cc>>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啊?我打索伦?你管这叫D级能力?重生:官运亨通我的26岁老板娘别叫我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