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北阳河畔多尔衮帅帐之外的篝火噼里啪啦的作响,麾下诸将围坐一圈沉默无语,气氛压抑到极致。
而就在刚刚还是杯筹交错热闹非常,这转眼间风向大变,全因为小太监那封告知书。
是打是和这个问题如乌云蔽日,泰山压顶般让诸人喘不过来气。
多尔衮黑着脸仰望夜空,他已问了两遍是打是和?
却无一人应声。
按说其麾下都是久经沙场可独挡一面的悍将,对于眼前的形势自有判断,是打是和各自心中也有初步决定,但多尔衮问话无一人应,理由很简单,谁都不敢说,确切说不想背锅。
你说打,好,不管是硬闯关而上,还是鱼死网破放手一搏,最后代价都是极其惨重的,到时候多尔衮怪罪下来锅你就要背。妈的,当时你要打的!
你说和,和的话就要吃了的全吐出来,白忙活一场还死伤惨重,多尔衮还要找个背锅的,秋后算账就会指着鼻子大骂,妈的,当时就是要和的!
在座的都是人精,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嘴炮。
最终还是大清朝第一足智多谋的多铎轻咳一声:“或许可一边打一边和?”
多尔衮收回夜空中的目光转而看了他一眼:“说明白些”。
“先以和谈为由拖住他,一边拖着一边北上,多拖一日咱们距离边关就更近一步,若真打起来也不惧其围追堵截,冲出去的机会更大些,牺牲的代价也更小些,否则此时若和咱们就白忙活了,若打,身处明境腹地至关口千里之遥,怕付出代价太大!”
多尔衮面无表情,沉思不语。
“豫亲王此计大善,臣附议!”尚可喜率先开口,余众纷纷附和。
多尔衮哼了一声,起身走到河边久久不语。
东方见白,青州城内逐渐热闹起来,大战刚去百废待兴,虽说鞑子尚未退去但老百姓的惊慌尽去,他们相信鞑子不会再攻城了,即便再攻也没原本那般害怕,毕竟此时城里屯兵数万呢。
鞑子走不走日子都还要过,百姓早早起来打理各种营生与平日无恙,若非城中到处可见数日前清军攻城时留下的战火痕迹,当真还以为是和平年月呢。
不过百姓们很快意识到今天有点不寻常了。
街上竟然见不到当兵的了。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