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暂时改变了秦军记功的方式,这些实际上没有多少斩获的秦军士卒早就耐不住性子请求出战了。
秦军一直以来都是以斩获的首级记录军功,但这一次韩国许多城邑的投降,让张机产生了实验改变秦军记功方式的想法。
天下动荡近千年,都不如这战国数百年来死伤的人多。
杀得越多,各国之间的仇恨也越深。
历史上的大秦在始皇帝死后便分崩离析,说到底也是因为各国的百姓仍旧没有将自己当作秦人。
毕竟他们的祖辈、父辈,可能就是他们的丈夫或是儿子,就是死在与秦军的交战之中的。
太多的仇恨实在难以化解,再加上地方上的贵族、三老心怀不轨,配合各国王室后裔煽动人心,以及秦二世的胡作非为,最终导致这个庞大的大一统帝国分崩离析。
而这一次,秦军伐韩,占据着大义和民心,所以张机便下令,俘虏和斩首,同等记功。
“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国邑之交,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奉而题归之,以彰好恶,信与民期,以夺敌资。”
“凡兵,不攻无过之城,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盗也。故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这便是张机在寻得自身的“非攻”之道时所得到的感悟,他希望将秦军转变成对内征战时,不伤害百姓,不抢夺百姓资产的义兵。
当然,这个想法是得到过嬴政的首肯的,军方那边倒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只是担心士卒能否接受。
但在治粟内史骂娘以后,军方这边就没意见了。
想要在这个时代行仁义之师,必然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比如财帛和赏赐。
修成了郑国渠的秦国有着付出海量财帛和赏赐来换取虎狼之师兴义兵的资本,无非就是治粟内史那边需要加大对于军费的开支。
秦军为何能从昔日与别国无二的士卒成为后来的虎狼之师?
说到底就是为了谋生,拼一拼改变命运,为家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