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开恩科,取贤才,重用庶族,消除门阀、奸黨和清流,才最符合豊朝皇室的利益。
李赜考虑之后,决定此法可行。
当年,他就想借科举取士,扶持一股新的势力,跟门阀、高相相抗衡,最后却惹出一系列乱子,还导致前太子李承稷被废。
现在想来,都令人懊恼不已。
而这次科举,他一定要好好选些人才。
项南点点头,随后将后世科举的一些办法交给了李赜。
……
豊朝刚刚开始科举,制度并不完善。
比如,考生来自官学以及地方州县选送。而能进官学的,多数都是世家、贵族、门阀的子弟;而地方州县选送的考生,自然也是紧着贵族、门阀、地主的子弟。
因此科举本是想打破贵族、门阀对权力的垄断,给庶族子弟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再比如,因为保密制度不严格,所以难免有内定、槍替、作弊等行为。有门路的世家、贵族、门阀子弟,甚至在考之前,就已经确定自己稳中了。而寒门子弟因为无钱无势,没有门路疏通,因此往往落选。
所以项南同样给出了科举改革的意见。
统一考试,增加弥封、誊录的环节,增加殿试环节,以教育水平、人口分布不同,按比例录取等等。
李赜看完项南的条陈之后,甚为高兴。
科举改革之后,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士族门阀对科举的渗透,可以最公平的开科取士,对豊朝百姓、对豊朝皇室都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因此李赜随即颁下旨意,因为诞下皇孙,天大之喜,因此要开恩科取士。
全天下的读书人,看到恩科的取才方法后,无不欣喜若狂。
此次恩科,不再分官学还是选送。只要想考恩科,就可以报名考试。而且因为是弥封、誊录,所以连主考官都不知道,这些文章究竟是谁写的,如此就可以避免私相授受。
尤其最后的殿试环节,是骡子是马,在皇帝面前遛遛就可以,绝对不可能滥竽充数。
因此那些自负才学的庶族子弟都欣喜若狂,恨不能早日开恩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