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人才和工业整体规模以及高度,哪怕是夏为,也只能从芯片设计这个方向先突围,不敢随意触碰芯片制造领域。
是这个年轻人,在无数个日夜里像不要命一般带着一队又一队人去攻关难点,遇到所有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能在第一时间找关系弄到最前沿的保密资料。碰到一些设备方面无法优化的程序,他能靠那神乎其技的改装能力,一步步升级设备。
在顾青身上,李由看到了一种光辉,英雄的光辉,吸引着他也与之看齐。
而这位英雄还在讲述着碳基芯片的难关突破口。
“我们都知道碳基半导体是在碳基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新方向,目前都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纳米碳球等为主的材料,其中最有希望完成硅基替代的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仅仅是在石墨烯的跑道上,就不止一两家选手,夏科院依靠我们的技术能成功研发八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且已实现稳定的批量生产。但美利坚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商Grolltex也已经实现了8英寸石墨烯晶圆量产。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能完成12英寸的石墨烯晶圆量产,所以根基已经牢固。
目前,英特尔、韩星、台积电虽然也有预研,但企业限制太大,他们仍然将九成以上的资源投资在5nm,3nm的制造技术上。这也就等于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我们研发的碳基芯片之一的石墨烯芯片在商用后不会有大企业竞争对手。”
讲到这里,顾青随手拿过实验室的一块画板,写下四个字。
材料、安全。
他手指戳着画板,思维敏捷道:“与硅对比,石墨烯是最薄的纳米材料,厚度只有0.335nm,并且它的硬度比钢铁的强度高百倍。同时,石墨烯的导电性是硅的100倍,导热性比铜强10倍。
石墨烯芯片做到1纳米的难度比现在的硅基芯片更轻松,在同样的工艺制程下,石墨烯芯片较之硅基芯片,其性能也更强,功耗更低。
但是!
因为国内外不少公司和机构都在这条道上狂奔,甚至就连夏为手上也有部分重要专利,所以我们需要直接夺取最高的成果,让后面的人望洋兴叹。
还有就是目前我国石墨烯晶圆的年产值约有300吨,这个产能并不够碳基芯片的产业链动起来。
提高产能就是要提炼更多纯净的石墨烯,但目前为止这个提炼的成本并不低,现在的市场价,提纯1克需要四千元左右。
如果我们使用SiC外延法,通过在超高真空的高温环境下,使硅原子升华脱离材料,剩下的碳原子通过自组形式重构,从而得到基于SiC衬底的石墨烯。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对设备要求高,还需要极大的能源支持。
恰好,公司研发能源的项目还比较多,有一些小成果能用,所以大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这样看来,其实碳基芯片的量产落地,距离我们已经跟近了。
‘老办法、新办法’,我们都可以用一用,跑一跑。”
顾青又指着“安全”两个字说道:“所以在解决了材料、技术有没有的问题之后,我们更需要着重在安全这个问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