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办法。
对于蜀国再次拉拢,魏宋两国自然都很心动,毕竟在不寻求新盟友的话,等大秦打过来,他们真不一定能抵挡得住啊。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易攻难守,而大秦有对中原呈三面包夹之势,魏宋明三国在地势上太吃亏了。
若是能和蜀汉联手,等到大秦出兵中原之时,蜀楚两国若是能出兵的策应的话,起码能牵制大秦三四十万兵力。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没错,可真到了面领决断的时候,魏宋两国的大多数高层,却都拒绝遣使前往蜀中观礼。
宋国,寿春。
宋王赵匡胤端坐在王座上,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下方,以弟弟赵光义为首等一众反对派。
“大秦此番扩军,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嬴昊意在统一,而下个目标显然就是中原,此时交好蜀国,对我大宋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赵匡胤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遣使入蜀,交好刘裕。
他也实在是有些不理解,交好蜀国明明是件的好事,可为何国内却有这么多人反对呢?其中竟然还包括他那自小聪颖的弟弟。
“之前蜀相出使寿春,本王顾及大秦,因而没有露面,本就已经失礼在前,而刘裕却不计前嫌,依旧愿意交好我大宋,我大宋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听到赵匡胤个此言,原先反对出使蜀国的人,也大部分都选择了沉默,可赵光义却依旧反对。
“王兄此言差矣,我大宋对待蜀相的方式,虽有失礼之处,可也比曹操禁止蜀相入境要好上百倍。”
说到这时,赵光义心中不有一阵鄙夷,觉得曹操太过于胆小怕事了。
苏秦出使魏国么,也只是正常的外交例会而已,曹操只因害怕大秦的反应,竟干出拒绝一国丞相入境这种事,也是没谁了。
曹操要是知道赵光义所想的话,肯定会大骂赵光义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宋国了不起,你宋国清高,你宋国只和大秦一面接壤,不向我魏国和大秦三面接壤,怎么赵匡胤也不敢亲自见苏秦呢?
曹操做的确实过分了些,但就结果而言,魏宋其实是一样的,宋国有什么资格指责对魏国?
魏国跟大秦三面接壤,国内还被大秦给渗透了个遍,所以面对大秦自然要小心翼翼。
赵光义显然体会不到曹操的如履薄冰,反正在他眼中曹操就是怂,就是胆小怕事。
赵光义向来自视甚高,尤其是征倭立下大功之后,也开始逐渐暴露本性,越发的开始骄纵了起来。
殊不知征倭大胜,跟他赵光义压根没有关系,他只是占了大秦的光,再加上盟友和部下们都很给力,着才蹭到了功劳而已。
征倭之战虽说主要还是靠大秦,但魏宋吴明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