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薛仁贵。
一想到薛仁贵,赵匡胤就不由一阵头疼。
汝南之地,一马平川,而薛仁贵又有骑兵优势,所以攻入汝南之后,简直跟泥鳅一样滑不留手,多次跳出了宋军的包围圈。
而且薛仁贵的大兵团骑兵战法,也打的赵匡胤苦不堪言,宋军虽占据兵力优势,但根本拿薛仁贵一点办法都没有。
“究竟怎么样才能打败薛仁贵呢?”
望着秦军大营的方向,赵匡胤开始了又一轮的苦思冥想。
——————————
明国,徐州,东海郡,郯县,明王朱棣正亲自坐镇于此。
自秦军八路大军齐出,讨伐中原三国以来,主力虽一直是伐魏的四路大军,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动静也不小,唯独只有走水路的第三路军,至今为止都还没有掀起多少波澜。
中原的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上千公里的海岸线,三国联盟不可能全部设伏。
周瑜所率的第三路水路大军,克制足足有八万水军,按理来说,随便找一个兵力薄弱之地,登陆上岸还是件很容易的事,可偏偏周瑜就是要死磕东海,好似一点也不急着上岸一样。
周瑜这么做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中原大战局势尚未彻底明朗,这个时候他的八万水军就算成功上岸,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
所以,周瑜与其攻入中原,反而还不如游弋在海上,好似一柄达斯克摩之剑,悬在三国联盟的头顶,让其时刻警惕,从而牵制三国联盟更多的兵力。
周瑜并不是不想上岸,他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而曹魏灭亡之日,就是他发动总攻,登陆中原之日。
朱棣身边有范增辅佐,自然不难看出周瑜的意图,但看出是一回事,能不能解决又是另一回事,他总不能看着周瑜在东部沿海肆虐而无动于衷吧?
所以,哪怕明知周瑜的意图,朱棣也只能用更多的兵力,来防守东部沿海地区,不给周瑜登陆的机会。
反正朱棣除了被动防守之外,是拿周瑜一点办法也没有。
至于明国北线那边,诸葛亮和苏定方两路大军,在进攻方面都并不积极,徐达和徐世绩自然也奈何不了他们。
总体来说,三国联军的压力都很大了,其中以曹魏最大,毕竟要应对四路秦军的进攻。
明国需要面对三路秦军,所面临的压力仅次于曹魏。
最小的就是宋国,只有薛仁贵这一路,宋军还兵力优势。
所以,无论是曹操,还是朱棣,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赵匡胤的身上,他们拼死坚持以拖延时间的动力,就是希望赵匡胤能够打败薛仁贵,也唯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