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临漳县。
城东的一座私塾外,一大早就聚集了许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的流民。
张云川自从在隆兴府那边解救了一批流民女子,并且有意的宣传自己将会护佑光州节度府逃过来的流民后。
现在各地的流民源源不断地涌入到了海州境内,想要投奔他。
张云川对这些投奔而来的流民那是来者不拒。
他积极派人对他们进行安置,同时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利用大量的人力,以改善海州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节度府知晓了大量流民涌入海州后,也并未阻止。
当初张云川也是给节度使写了奏报的。
与其让这些流民流散在各州县,落草为寇,不如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有效的管束。
一旦他们要是作乱的话,集中在一起,也好镇压。
而不像现在这般,流散各处,一旦作乱,让官兵疲于奔命。
从光州节度府逃过来的流民中,不乏一些读书人。
张云川特意的张贴了布告,决定在海州擢拔一批有才干的人,有识之士皆可报名,择优录取。
张云川没有像东南节度府那般采取的推举制。
而是决定恢复大周朝廷采取考试选拔人才的法子。
今日是考试的日子,所以许多流民中的有识之士以及看热闹的人,都涌到了私塾外。
因为张都督选拔人才的考试,就是在这一座私塾内举行。
考试还没开始,私塾外的街巷就挤满了人,既有流民,也有海州当地的读书人。
“别挤,别挤!”
“一个个排队进去!”
私塾的门口,持刀配甲的军士在厉声的呵斥着,阻止往前拥挤的人。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但凡识文断字的人,都不愿意被拒之门外。
虽然军士在呵斥,可他们依然在往前涌,担心自己无法进入考试。
“他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