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里看出一个人的才学性情,因此,盛长权在自己老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是受益良多,学有涨溢。
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他才能有如今的见识。
看着姜兴宗舒展的眉头,盛长权就知道自家表兄已经大概了解了一点。
“呵呵,表兄,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掺和进这件事情吗?”
盛长权自嘲地笑了笑,道:“其实,以我如今的身份来说,我根本就不够资格进去当棋子。”
“但是,我既然选择了科举这条路,那有些事情就由不得你了!”
盛长权的声音淡淡的,意味却很深长。
“若不想以后一直这样子,那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融进去,由自己主导它!”
对此,姜兴宗没有安慰,也没有出声,因为他知道盛长权话里的意思。
既然盛长权参加科举,那他就必然是会卷进那些朝堂里的旋涡里,不过,因为他和申礼,以及余府的关系密切,这就天然地为其选择了阵营。
当然,最重要的是,盛长权也不排斥他们这个阵营,甚至是认可他们。
“因为祖母的关系,所以我去余府倒也不显得突兀。因此,由我来当两家的联系人,倒也能降低些影响,免得申家的动作被外人察觉。”
盛长权略微解释了下自己被选择的原因,继续说处另一个理由。“而且,我也倾向于申大人的执政理念,觉得此时并非起兵的时机。”
关于申守正的治国方针,盛长权通过申礼也是了解过的,申守正并非是不支持收复国土,他只是觉得眼下并没有开启战争的条件,此时更重要的是要先增强国力,恢复乃至是超出曾经太宗时期的国力,唯有那时,才是最好的战机!
一代人做一代事,仁宗这一代的责任,最好就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等当年的那批孩子长大成人,留下子嗣后,才是真正起兵收复国土的时间。
只是,这些事却是要留待下一代的人了。
盛长权对着姜兴宗说了一番申守正的想法,而后道:“其实,申大人说的没错,此时若是如那些武勋起哄的那般,朝廷兴兵,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更别说,眼下东宫未定,将来还不知道会不会闹出什么事呢!”
因为是在自己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