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想不通,于是说道: “毛指挥使去忙吧。”
毛骧快马加鞭赶往江宁县时。朱棣则把乡亲们,聚集在棚子内。
哗啦!
朱棣把一只只小袋内的银子,倒在大通铺上。乡亲们全都不解看着。很快,白花花的碎银,堆成一座'小山’。
朱棣转身,看着乡亲们,笑道: “这就是咱们在徭役期间赚的,总共是一千一百六十三两零七百文。"
“我说说分配方案,等我说完,大家如果不同意,咱们再商量。”“四郎,分配啥!这钱都应该是你……”“八叔,等我把话说完。”朱棣笑着打断八叔,同时制止其他人。
一边往一个小袋子数银子,一边说道: “我准备拿出两百二十三两零七百文,当做咱们村办学堂的经费。"
“从今往后,给孩子们买书之类的花销,就从这笔钱支出。”“每次花销,我和大丫会列出详细花销内容,张贴在公祠,让大家监督。”
把钱数好,装入袋子后,朱棣抬头,笑问: “各位叔伯,这个决定,大家同意吗?"
“同意!”
“读书的都是咱们娃子,有啥不同意!”“何况,这钱本来就是四郎你的,却支持娃子们读书……”
众人纷纷举手表态,满脸感激。
朱棣笑了, "大家同意,那我就要封袋了。"在众人笑声中,用绳线,把小袋口仔细扎紧。
指着剩下的九百四十两,说道: “剩下的钱,我和大家对半分,我分四百七十两,大家分四百七十两,大家每人能分到十两。"
“不行!”
“对,这么分不公平!”“四郎,俺们不能这么占便宜!”
乡亲们都急眼了,纷纷开口。
做生意的主意、高价烤鱼的点子,都是四郎想出来的。大家就是敲边鼓帮忙,出了点力气罢了!
说白了,就是四郎雇佣的长工,这河堤上缺人吗?
四郎喊一嗓子,不知多少人打破脑袋,争着抢着给四郎干活。大家的心理预期,几百文就心满意足了!比其他村卖鱼多点就行。
十两银子!是其他村儿卖鱼收入的几百倍!辛劳种地十年,也存不下十两银子!
何况,村办学堂经费,也是花在他们家娃子身上,算起来,他们分的,比四郎还
虽然让人心动,但大家不能拿。这样做,没良心!土桥村众人这样想。朱棣也有自己的想法。
的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