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你还点评过他。"
朱元璋想起来了,笑骂: “就是那个搞形式,在役夫窝棚拔草的县令,好像叫叫……"
“蒋进忠!”
毛骧回答: “是,江宁县令就叫蒋进忠。”
“徭役期间,这位蒋县令还亲自去河堤见过朱四郎。”“向朱四郎请教过如何为官。“那混账是如何说为官之道的!”朱元璋起了兴趣,忙追问。
“谈论这些话时,只有朱四郎和蒋进忠独处,锦衣卫搜集到的内容有限。”毛骧为难道:“零碎的内容显示,朱四郎对蒋进忠说:为官很简单,上有所好下必行耶。"
“陛下喜欢实干真干,清廉的官,给陛下当官,就要实干真干,清廉。”
“蒋进忠因这次见面和朱四郎结缘。”
“因为分工合作的缘故,江宁县徭役,完成的又好又快,朝廷给评了個优,蒋进忠因此更看重朱四郎,甚至还想请朱四郎当私人幕僚师爷!"
“或许是把朱四郎的话听进去了,这次直收田税,蒋进忠就是想真干实干,给百姓谋点好处!"
朱元璋点点头。
都不用毛骧细说。
他也清楚地方官府包税制。历朝历代都这么干。
实在是官府人手太少,田税收缴期限有限,单纯靠官府,忙不过来。至于给地方官府增配人员?
那不可能!
为了收税增配人员,朝廷养不起!
唐朝时期,两千多人养活一个吃皇粮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几百人养活一人了。对百姓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负担。
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朝廷只能借助乡绅力量。
当然,借助乡绅力量,无形中,就给了乡绅临时权力,就会造成乡绅利用权力对百姓施行压榨。
任何事,有利有弊。
作为皇帝,他也只能权衡利弊做出选择。“江宁县衙的人员配置,直收能忙得过来?”马秀英好奇询问。
毛骧忙摇头, "据锦衣卫了解的情况,这位江宁县令此次直收,主要为了达到两个目的。'
“一,他们想摸清楚,收取田税过程中,火耗多少,打算在今年,给包税乡绅,确定最高收缴额度。"
“压缩包税乡绅的利益,让百姓能多得利一些。”马秀英、朱元璋不由诧异对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