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呢?”
朱棣笑着冲八叔竖起了大拇指。团体合作,总是容易出现摸鱼的。
“首先,合作后形成的村社,不是我一个人的,也不是在座叔伯任何一家人的,是大家的。
“在这个集体中,没有东家和店小二之分,大家都是这个集体的东家!”“东家给自己干活,不可能不认真吧?”众人全都笑了。朱棣继续说道: “当然,单单所有人是东家还不行,还要有其他激励。”
“在这个村社团体中,所有产出都是村社的,这部分利益,要分为三部分进行分配。
“其中一部分,当做酬劳发放,保证大家日常生活。”
“一部分要经过全体村民同意,留下来,用来投入购买耕牛、织机、鸡鸭猪之类,扩大生产。"
“还有一部分,要根据各家的占股比例,每年进行分红。”“我们在酬劳部分,设立一个基本保障制度,以及一个激励制度。”
“基本保障,就是定一个基本酬劳,这个基本酬劳,就按照咱们各家现在的平均生活水平定。"
“这个水平只能保证,大家像现在,日子勉强过的下去。这部分钱粮,会在每年年初,一次性发放给大家。"
“激励制度,则是根据分配任务,完成的好坏,设立不同的奖赏标准,完成越好,奖赏越高。”
“这部分钱粮,按月发放,大家平日里,生活差距,就会被这部分钱粮反映出来。”
“每年年底分红,同时年底决定,要留下多少钱粮,购买耕牛、织机这些东西,用于扩大生产。”
说完后,朱棣看着众人,好一会儿,又开口, "各位叔伯婶子,这是我能想到,帮大家过上好日子的最好办法。"
“合作后,咱们男人专注伺候庄稼,干这些重体力活。”"女人则分配出来,擅长织布的织布,擅长养猪养鸡的……"“这样粮食生产不耽误,我们还有额外的织布、养殖收入。”
单独的家庭,织布就是满足自家需求,养鸡养鸭养猪也就是生活的一种补贴,根本无法形成规模。
人力浪费十分严重。
“婶子们专做织布,我相信,布的品质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土布,也能卖出去,甚至卖上一个不错的价格。
“同时,咱们集中采购农具、盐巴之类,也能用更便宜的价格拿到。”
“联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每年拿出一部分粮食,设置一个属于全村的义仓,每年只要很少一部分,积累储存起来就行。”
“遇到大旱、洪涝灾害,颗粒无收时,就可以打开义仓,让全体村民渡过难关。”
"不至于把土地出卖给地主,沦落到贫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