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朱标书房。
纪纲谨小慎微站在朱标书案前汇报着,“太子爷,燕王在大本堂授课后,宋老主动要求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传开了……”
宋濂老了老了,倒是会惹麻烦。
任谁都知道,朱四郎此番回朝参加太孙婚礼后,就要建国了。
此事已经在大明上层传得沸沸扬扬。
朱四郎肯定会邀请大明这边去参加其建国仪式。
宋濂真想去,到时候,低调跟着去就行了。
宋濂又不是没去过燕藩。
当初燕王尚未打下吕宋,只拥有东番一地时,宋濂就跟着梁国公蓝玉的观摩团去过。
去没什么。
可宋濂主动请求去燕藩。
这影响就很大。
宋濂是大明影响力极大的大儒。
现在外面到处再传,燕王给皇子皇孙们讲课后,宋濂都被吸引,主动请求去燕藩看看。
这个主动请求的行为,在士林读书人中,引起太大轰动了。
“因为宋老之事,燕王把传统文化比作青楼女子的言论都被人们忽略了……”
若是没有宋濂之事。
他可以肯定,就凭燕王把中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比作青楼女子,装点装点、打扮打扮,需要时拿出来之事,一定会遭到大明读书人群起而攻之。
他甚至都怀疑。
宋濂主动请求的行为,就是在帮燕王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忽略,燕王那番青楼女子的表述。
可他实在想不通,宋濂为何如此帮燕王。
燕王对宋濂也没有什么恩惠啊。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去宋老府中劝说宋老放弃去燕藩,但宋老的态度比较坚决……”
纪纲悄悄窥探朱标。
见朱标神色平静。
一时也琢磨不透,朱标对此事什么态度。
在他看来,谁劝说宋濂,都没太子管用。
宋濂虽然是诸皇子的先生。
可宋濂和朱老四的关系。
与和太子的关系完全不同。
宋濂有两个关门弟子,一个是太子,另一个就是方孝孺了。
燕王为首的其他皇子,充其量,只能算是外门弟子。
再加上太子的身份。
但凡太子对宋濂暗示一下,宋濂再想去燕藩,也会改弦更张。
一旦宋濂改弦更张,消息传出去,对眼下,青年读书人产生的燕藩热、燕王热将会产生巨大打击!
太子肯定知道,自身对宋濂的影响力。
他无法推断,太子会不会发挥这种影响力,打击眼下,青年读书人的燕藩热、燕王热。
“老四参观金陵工业区谈了什么?对于咱们金陵工业区的问题,有什么建议。”朱标突然打断纪纲,转移话题。
纪纲微微愣怔,忙道:“当时在场的人不多,卑职掌握的内容并不多,只查到,燕王反复和徐小公爷提及,上下同欲者胜,似乎对于挽救金陵工业区,燕王有些办法,据悉,徐小公爷正在写折子,应该不久后,就会呈交给太子爷。”
当初燕王到处转时。
他就提议指挥使蒋瓛,以朝廷向导的名义,派些人,其中捎带一两个锦衣卫人员。
此事,镇抚司衙门只要提出来。
相信礼部肯定愿意提供便利。
可蒋瓛不干。
估摸着,担心激怒燕王朱棣。
倒也能理解。
别人不知道,可他们锦衣卫知道,燕王回来第一天,就让自己的海军将士,把礼部的左右侍郎,黄子澄、齐泰扔到了秦淮河!
瞧瞧,多么霸道!
回来第一天,就把当朝一部的左右侍郎,给扔秦淮河了!
虽然金陵的冬天不是太冷。
可腊月的河水,也不好受。
黄子澄、齐泰受寒又加恐惧,病倒了。
说实话,他像蒋瓛建议,派出锦衣卫扮作向导跟着,那是有蒋瓛这个个高的在前面顶着。
如果他是指挥使。
他也不敢这样做。
数年前,朱四郎以血洗关中布政使司的方式,彻底离开大明。
此番回来,第一天就把一部左右侍郎扔秦淮河。
可以说,现在的朱四郎,跋扈之态,比数年前更胜。
反观陛下呢,满心满眼都是对朱四郎的宠爱。
绝不会给他们撑腰。
……
“前天,燕王应梁国公等人邀请,观摩了京营新军,梁国公请燕王评价京营新军优缺点,燕王未对此做任何表述。”
……
“昨天,燕王相继参观了金陵周家水泥工厂、土桥村的综合商铺、期间,去金陵城城东最穷的一片百姓聚居区参观,到没发表什么言论,只是问了百姓一些问题,诸如,燕王问百姓,如果有能力,是愿意单干挣钱,还是愿意带着一群人,一起干……”
朱标突然好奇开口:“对于这个问题,百姓是怎么回答的?”
纪纲顿时笑了,“那些百姓,各个不好意思,羞羞答答的说,要是有能力有钱,当然愿意单干了,凭什么带着别人,让别人占自己便宜。”
“是啊!”朱标笑着,感慨摇头,“这就是我不看好雇工身股制的原因,人都是自私的,凭什么让一群有能力的人,带着别人,让一群能力平庸的人,占自己便宜,强行这样搞,天下会大乱,而且,孤总感觉,雇工身股制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因为违背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核心。”
“乡土村社不同,农村是整个天下,最为底层的一个群体,农民的资源少的可怜,农民抱团取暖有可能,有能力的农民,将来也可以通过城池,吸引他们离开农村,剩下能力不足的,继续搞乡土村社,以乡土村社养活家人,同时培养下一代,走出农村。”
“咱们大明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大,用燕藩经济研究司的术语来说,就是地方保护色彩太浓,导致商品在流通环节出现了滞涩。”
“只要把这个地方保护弊端解决了,城中百姓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而农村的一个个乡土村社,也能更加富裕一些。”
“将来,有能力的农村百姓,在凭借乡土村社赚取第一桶金后,必然走出农村,被吸引到县城,而县城有能力的,必然被虹吸到州府、如此一级一级的爬升,民间的上升渠道能保证,同时,最有能力的一群人,也必然围绕在中枢周围……”
他感觉,这样的民间结构就很不错。
给了所有人公平机会。
又没有悖逆了人性自私自利的核心。
之前,他也曾一度,想着等接过大明江山后,扶持革新派,搞一搞雇工身股制。
可后来,随着锦衣卫不断把老四财部下面那个经济研究司的论述传回朝后。
他从中学习,对经济越发了解的同时。
就越发对雇工身股制没有信心。
他已经不准备搞雇工身股制了。
对城池内的群体,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力,能者上,庸者下。
至于城池普通百姓的生存问题。
其实并不难解决。
燕藩经济研究司都说了,大明现在其实并不缺粮食。
粮食只是在流通环节,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发生了严重堵滞。
只要打破地方保护。
消除堵滞。
充足的粮食涌入市场,一定能降低粮价。
到时候,在基本民生方面,对城池内普通平庸百姓,进行保障就行了,让他们吃得饱,节省一点,有钱供养孩子读书,这个群体就能稳定住。
根据放开水泥制作,私人工厂的表现。
这种燕藩研究司论述中的精英经济虽有瑕疵,但问题也不大。
那些瑕疵,在往后可以用朝廷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对那些弱小的劳工,进行一定性保护。
做事情不能逆着人性为之。
雇工身股制就是逆人性的行为。
“孤让你们调查那些地方保护最为强烈的官员,他们的恶劣行径,你们有没有切实抓住?”
纪纲闻言,忙道:“禀太子,指挥使十分重视此事,我们已经搜集到足够的证据,只要太子爷一声令下,这些人,没有一个能漏网!”
朱标点点头,提醒,“没有孤的命令,你们不要胡乱作为,锦衣卫要管好自己的手!”
打破地方保护,实现整个天下一盘棋。
这需要时机。
“卑职一定把太子的话,转达指挥使。”
纪纲忙低头,太子这是敲打他们锦衣卫啊。
原以为,这些年,太子越来越倚重锦衣卫搜集燕藩社会民风等各种信息,似乎太子越来越重视锦衣卫了。
没想到,太子一直对锦衣卫保持着警惕。
“继续说说,还有什么事?”朱标敲打一下,便转移话题。
他知道锦衣卫一些不法勾当。
拿捏住官员的把柄,锦衣卫就会暗中敲诈勒索,进行政治交易。
这个阴司机构,太容易控制百官,为他们所用了。
用其,也必须时不时敲打。
“今天,燕王一家出发去土桥村了,随行带着一千杆燧发枪,以及十门燕藩铁制小炮车火炮,这批火器,是燕王送给太孙的,这种火炮比燕藩为其他藩王提供的火炮更加先进,火炮仰角调整,据查,十分简单便捷,通过手摇的方式就能实现,燕藩暂时都尚未装备这种新式火炮。”
燕王可真是大手笔。
自己燕藩的军队都没有装备这种火炮。
却率先带回来,给太孙那个千人营新军装配。
……
“另外,自从这些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后,国子监的青年读书人,对燕藩、燕王的热议就更多了,都在议论燕藩的新奇东西,言论大多是趋向羡慕、向往……”
他也不知,皇爷是怎么想的。
竟然大手一挥,让杨杰他们去国子监演出新编梁祝。
皇族众人,这几天,都天天去看。
不光皇族。
休沐开始,百官及及其家眷,也天天去。
看的津津有味。
他家家人这几天回来,都在议论这种新式‘戏曲’。
家里的孩子,更是出格,竟然模仿扮演。
陛下意味不明的让杨杰团队,在国子监演出。
方孝孺又要组建团队,让杨杰团队培训,将来也要演新编梁祝这种舞台剧。
可以预见,未来,燕藩对大明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浓。
也不知,太子对此是支持,还是反对。
即便想反对,太子恐怕也不好表态吧。
毕竟,陛下也支持。
……
土桥村。
靠近村口的红砖瓦房,时隔数年后,再次亮起灯光。
同样亮起灯光的,还有村子里其他叔伯婶子家。
东旭他们,都成家立业了。
此番跟着朱棣再次回村,都带着自己的丈夫、发妻,住到了昔日新盖的房子里。
这些房子,因为雄英的缘故,都保存好好地。
雄英还会定期亲自带着,在村中学习、耕作、训练的孩子,打扫村中所有的屋子。
千人营也没住在这些房子内。
采绿拿出一笔钱,在村中打谷场旁边,建了一排新营房。
卧房内。
徐妙云铺好床榻后,坐在榻边,双手撑着床榻,微微向后仰,打量着屋子,唇角浮现笑容,自言自语道:“父皇和母后,把雄英的千人营安排在土桥村,其实,就是想保留咱们留下来的这些痕迹,听说,父皇母后,还经常会来这里小住。”
若非如此。
恐怕当方希直离开江宁县后。
土桥村,他们留下来的痕迹,就早被抹掉了。
朱棣在旁侧桌案,俯身,边写边说道:“回来再看到昔日这些,还挺高兴的,总是忍不住想到,伱曾经做过的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小腰离家出走……”
徐妙云俏脸瞬间红彤彤。
蹭一下起身,来到朱棣身边,伸手捂住朱棣的嘴,“不许说!”
打趣同时,微微俯身,淡淡花香的秀发垂落在朱棣脸颊上,看着朱棣正在写的东西。
葱白的纤细食指,指着朱棣写好的一段字,“这个问题,要怎么解释呢?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永远也不可能消失,这不是掌握多少知识就能解决的,一个日子艰难的普通百姓,都口口声声说,如果自己有能力,肯定单干,凭什么让别人占便宜,何况有能力的人呢。”
朱棣轻轻抓住徐妙云捂着他嘴的手,握在手中,笑道:“这就要把人民经济的理论写透彻,把精英经济的弊端,以及其无限自私自利写透彻,人民经济立足的根本,就是要论述明白,我们生存这片土地上,原始的资源,生产资料到底属于谁的?”
“人民经济中认为,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而我们燕藩政权存在的意义,就是践行、维护自然产出的各种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
只要定下这条规矩。
让全民都认同这一条主体思想。
他之后的继承人,就不敢胡作非为。
这条主体思想,是燕藩政权存在的正义性基础。
任何继承人只要敢动这条主体思想。
那就动摇了燕藩政权存在的根基。
至于,后来的继承人,非要不知死活动摇这条主体思想,燕藩崩溃坍塌,那也是后世子孙咎由自取,活该!
他一点儿都不可惜。
“既然生产资料属于所有人,各类通过再加工生产资料产生的利益,是不是应该分配普通平庸劳动者一份呢?这就是身股存在的理论依据,而工人的日常薪酬,这是他们出卖体力部分的回报,有能力者,多拿的部分股份,这也是对他们能力付出的回报。”
“我们燕藩政权收取税收的正当性,就在于,我们这个政权,收取税赋,维持政权正常营运,政权保护人民经济理论不动摇。”
“当然了,我们这一套制度的合理性,用人民经济论述解释清楚时,还得讲明白精英经济。”
徐妙云微微皱眉,“你就不担心,讲明白精英经济,人人都想搞精英经济?”
朱棣含笑摇头,“如果人人都想搞精英经济,那恰恰是我们,没有把精英经济讲透彻,越是不讲,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弊端、凶险,他们才越发跃跃欲试,人的好奇心,往往会使其,做出错误判断。”
“所以,我们不但要讲,而且还要大讲特讲,并且,还要设置对照对象,咱们中原,还有陈朝,就是最好的对照,我为什么,吕宋已经十分稳定,却一直没有动陈朝……”
“要知道,一旦陈朝突然向大明称臣纳贡,咱们再想动陈朝,就等于和大明开战。”
“我冒这个风险,就是要把陈朝的垄断性精英经济当做一个对照组,给咱们燕藩经济研究提供实际案例,教育百姓、教育官员、教育商人、教育雍鸣。”
……
徐妙云认真听着,含笑问:“所以,这次回来,你对陈朝突然掌握一两吨高炉技术,并未声张?是想通过加速其工商业发展,迅速将其垄断性精英经济的弊端,完全放大,完全显现出来?”
朱棣轻轻拍了拍徐妙云手背。
两年前,陈朝的工业技术突然开始发力。
当时,他就明白,陈朝到底是谁在支持了。
当时正处于燕京大建设时期。
他想动手最后又忍住了。
随着燕京大建设中。
炼钢技术、冶铁高炉技术又发生突破性进展。
他灭陈朝的冲动,反而不强烈了。
后来,燧发枪这些技术的突破,他就更加没有迫切性了。
“随着咱们蒸汽机技术的突破,以及靳宓他们提出,转炉炼钢的想法后,我灭陈朝的迫切性,已经没有了,我们有足够的技术优势,想什么时候灭他,都可以。”
“但这么好的一个垄断性精英经济对照研究对象,可并不好找,陈朝暂时存在,对咱们燕藩政权,未来数百年都有十分大好处。”
“这些年,在我刻意的放水中,锦衣卫没少窃取一些影响不大的技术,比如手摇缝纫机的制作、竹编行李箱羊皮鞣制技术、棉麻混纺帆布技术……”
徐妙云提醒道:“以前,我判断,等父皇、母后不在了,中原和咱们翻脸后,这些技术会迅速在中原泛滥,不过,这次咱们带回这么多东西,造成的刺激这么大,你说,这些被你故意放水,让锦衣卫窃取的技术,会不会先在陈朝出现,然后陈朝上供给朝廷,如此便是陈朝窃取技术,而非锦衣卫了。”
陈朝和大明经贸往来这一步棋,走的着实很高明。
很多锦衣卫窃取的技术。
只要先去陈朝洗一下,就会变得光明正大了。
到时候,中原的工商业主,就可以正大光明说一句:我们向陈朝学习的,至于陈朝怎么得到的,你燕藩去找陈朝,别来找我们的麻烦!
“有这种可能。”朱棣不由笑笑。
徐妙云也摇头笑了,笑过后,叹了口气,询问:“大哥和你单独乘坐马车时,没有询问你,如何解决大明保护主义这个问题?”
朱棣脸上笑容消失,又勉强笑笑,“咱们财部下设的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经济学研究论述,锦衣卫都弄到了,大哥想来已经从中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以及解决办法。”
整个燕藩的锦衣卫系统,早被军情司完全渗透了。
早期安排进去的一名军情司优秀成员。
如今在毛骧暗中支持下,已经成了燕藩锦衣卫千户的左膀右臂了。
也正是为了支持这些军情司成员,渗透到燕藩锦衣卫系统更高层。
所以,这些年,毛骧不断把各种技术、经济研究司的各种研究论述,拿出来,通过巧妙合理的安排,成为军情司这些打入锦衣卫系统兄弟的功劳。
以至于,毛老六总是得意洋洋说:燕藩境内的锦衣卫,已经成了披着锦衣卫皮的军情司了,镇抚司衙门可千万不要从燕藩锦衣卫系统提拔优秀成员回大明,不然就算少爷你不让我在大明境内发展军情司,可镇抚司衙门发展,我也没办法。
……
一夜好梦。
翌日,五更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朱棣、徐妙云被郎朗晨诵声吵醒。
二人缓缓睁开眼睛。
朱棣爬起来,推开窗户。
徐妙云跪坐在朱棣身边,夫妻二人向窗外看去。
一群青年人,身穿大明红色分体式新式陆军军服,背着火铳,朗诵着孟子三章,从院子外面晨跑而过。
朱棣、徐妙云相视一笑。
徐妙云看着,含笑道:“雄英把他们以前的好习惯,传到了这个千人营中了。”
话中,眸中不由流出缅怀之色。
当初,东旭他们一群孩子,每天都是这样,五更天就开始一路小跑晨诵出村。
直到家里面早饭做好的时候,才会晨诵回来。
千人营将士跑过去后。
就见东旭他们,跟在后面小跑着。
“阿爹、娘亲,我们也去了。”祈婳兄妹三人,不知什么时候到了院子里,看到东旭时,祈婳欢快丢下一句话,兄妹三人小跑着出了院子,加入师兄师姐们的小跑队列中。
徐妙云挽住朱棣胳膊,微微侧头靠着朱棣肩膀,看着孩子们渐渐消失在视线中,情不自禁喃呢:“真好……”
昔日的土桥村变了。
但也没变。
更多青年人,继承了土桥村精神。
她忽然间,对大明,不那么悲观了。
……
早饭时间。
蓝玉就独自一人跑来蹭饭了。
美名其曰,燕王家的饭,吃一顿,都能炫耀一辈子。
早饭后。
在蓝玉陪同下。
朱棣来到原来的打谷场。
秋收打谷,平日里,就是将士们的训练场地,也是营区。
打谷场比以前更大了。
等他们抵达时。
一千身穿火红新式军服的大小伙子,已经列阵而立。
雄英站在队列第一排最左侧。
他们带回来,准备送给千人营的火器,全都整齐摆放在旁边。
朱棣抵近,站定后。
雄英小跑来到朱棣面前,捶胸敬礼,“四叔,我部总人数,一千两百三十二人,实到一千两百三十二人!请四叔训示!”
朱棣看着穿上大明军服的雄英。
举手回礼后,严肃道:“知道了,归队!”
“是!”
雄英领命后,立正转身,小跑归队。
朱棣环视初升明媚阳光映照下,一千多张刚毅的青年面孔,大声道:“立正!”
嗒!
“稍息!”
嗒!
整齐划一的动作完成后,上千双眼睛,紧盯前方,可注意力全都落在朱棣身上。
“今天五更天晨诵,我看到了,听雄英说,你们天天都如此,雄英小时候,以及我身后,这些比你们年龄稍长的孩子们,他们以前就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他们小时候,就像你们一样,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五更天小跑晨诵……”
……
“我此番回来,在大明看到了很多不好的东西,我甚至一度感到绝望难受,但今天看到你们晨诵,我突然,对大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未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朱棣结束短暂的讲话。
“四叔教诲,我们铭记于心!”一千多孩子,突然大声铿锵回答。
朱棣瞬间愣怔。
扭头,哭笑不得看着蓝玉,低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孩子,怎么叫我四叔?”
蓝玉笑道:“怎么,怕这群孩子沾你燕王的光?麻烦你燕王?”
“你要是还想打一架,还想断几根肋骨,在床上躺几个月,你就直说。”朱棣没好气笑骂一句。
蓝玉跃跃欲试道:“你燕王这几年,当燕藩之主,养尊处优,恐怕大不如前了吧?”
嘴上虽然这样说。
可行动却很卑微,提步,和朱棣拉开距离。
朱棣不由被逗笑了。
随后,在雄英的坚持请求下。
朱棣给每一个千人营青年将士发放燧发枪。
“谢谢四叔,我们一定用这把枪,保护好太孙!”
“谢谢四叔赠予……”
……
每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年,从朱棣手中领枪后,都要说一句,谢谢四叔。
蓝玉站在旁边看着。
满脸得意。
当初雄英在千人营中,讲朱老四如何被贬为庶人,以及在土桥村种种时。
很多人都反对。
这些反对的人认为,这样,这支精锐就不知道,到底是雄英的,还是朱老四的。
但他强烈支持。
正是因为他为雄英顶住压力,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中原的革新,没有朱老四的帮助,绝不可能成功!
未来,这群年轻人,一定会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
而他们对朱老四从小崇拜。
有助于,大明和燕藩融洽共处。
在他看来,将来的大明和燕藩,要发展成真正的手足兄弟之邦。
要从民间经贸、民间情感,乃至,官员交流,都要极大便捷,不设障碍。
他希望,未来,在雄英主导下的大明,能实现这一切。
……
于此同时。
吕府。
“恩师,必须阻止宋濂去燕藩!”黄子澄激动站在吕本书桌前,大声说着:“这个宋濂到底想干什么,他还是不是太子的先生了,他的表态,影响太恶劣了!”
“老爷,老爷……”
黄子澄话音刚落,吕府管家匆匆跑来,“礼部有人来,找黄大人、齐大人,很着急。”
黄子澄、齐泰不解对视。
很快,推着吕本的轮椅,来到前堂。
礼部官员作揖急切道:“两位大人,尚书大人命两位大人马上去会同馆,倭国来了使节,需要两位大人招待,试探倭国使节此番突然抵达大明,有什么目的!”
倭国?
齐泰、黄子澄,怀着不解,匆匆拜别吕本,赶往会同馆。
……
会同馆。
小早川仲业在见到齐泰二人后,九十度鞠躬,郑重作揖,急切道:“小国之臣,小早川仲业拜见两位侍郎大人,不知,小臣何时能见到燕王?”
燕王?
黄子澄皱眉问:“你们不是来朝见我大明陛下?是来找燕王?”
看着这个,穿着一身类似燕藩新式衣着的倭寇,黄子澄顿时充满厌恶。
小早川仲业道:“小臣听说燕王回大明了,我们想带领小国,投效燕王,请大人务必帮我们引荐燕王!万分火急!”
投效!
黄子澄、齐泰瞬间瞪大眼……
黄子澄回神,提醒道:“确定是投效燕藩?这位使节,本官得提醒你,燕藩和大明是两个政权!”
这小倭寇,肯定以为,投效燕藩,就等于投效大明,拥有了大明身份!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