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需要进行一下修饰,不让文章看起来过分的挑衅皇权的威严,而万士和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把稿件完全润色好了。
润色的办法很简单,调整了一下结构,李贽那些拍马屁的话放在了前面,并且进行了一部分的扩写,而后林辅成的内容并没有删减,不过在最后的部分,万士和又对大明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大体就是未来可期。
万士和还把题目修改了,从《大明一个失去了灵魂的躯壳》改为了《大明远迈汉唐又类两宋》,这样一来,这篇文章的冲击力就变小了很多。
真的按林辅成的初稿直接发文,林辅成立刻就会被打成反贼,最后失去了现在文坛魁首地位。
远迈汉唐和又类两宋这话,看起来非常的矛盾,因为汉唐和两宋完全不同,这是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之事?大明和汉唐一样,都有向下分配和再分配的能力,大明也迁徙富户充实京畿,而且洪武永乐年间一直在做,这是再分配;大明也设有田制,田制是向下分配的重要手段,大明站在汉唐的基础上,制定的田制和基层建设,这就是远迈汉唐。
但是时光荏苒,大明逐渐忘记了这些,反而和两宋一样,和士大夫共治天下了,田制形同虚设,天下困于兼并,有志之士一腔抱负无法展布,贱儒盈朝。
万阁老将修改好的文章,送入了通和宫,林辅成反贼言论,经过了润色之后,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模样刊登在了逍遥逸闻上,王谦觉得会卖的非常火爆,印了整整五千份,结果当天上午售卖一空,王谦只好又加印了五千份,才算是勉强供应。
逍遥逸闻因为笔正们跑去游学采风,停刊了很久,很多人都以为林辅成、李贽已经被捂嘴了,结果新的一篇发文之后,攻击力一如既往的强横,这还是经过万士和弱化过的版本,但依旧冲击着京堂的士林,围绕着林辅成提出的灵魂说,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这正是万士和想要的结果,他偷偷又招揽了一批读书人,继续编纂《诸子汇编》,夸赞、批评、谩骂这些都集中在了林辅成这个人身上的时候,《诸子汇编》的编纂,反而不再引起人们的注意。
万士和给皇帝编写了一本书,讨论的就是舆论,深陷舆论中的人们,是盲从的,是人云亦云的,而且很容易被新的舆情所吸引,而忘记了现在这件事的后续,也很少有人会关心这些后续,人们似乎更在乎表达自己的情绪输出,而不在乎影响。
舆论场,新的热点总是覆盖旧的热点,人们总是在忘记,只有发生在眼前的,才是最重要的。
万士和在操控舆论,执行皇帝的政令。
京堂热闹无比,朱翊钧则上衣下裤,向着北土城而去,他今天要带着一群儒生耕地,这批儒生有五百五十人。
“当初不是只有四百人吗?”朱翊钧有些奇怪,相比较当初报名,又多了一百五十人。
“臣也没办法,有些离的比较远的儒生,赶到京堂的时候,报名已经结束了,居京师大不易,而且长途跋涉,身无余财,臣只能又在年后,再增补了一次,加上之前清汰的一部分,多了这一百五十人。”冯保说明了其中的缘由。
读了一辈子书,身上的长衫已经脱不下了,而且除了读书,似乎什么都不会做的他们,科举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以希望再渺茫也愿意来试一试。
而且年龄上进行了限制,三十五岁以下才能报名,这还是筛选过了,人数仍然很多。
大明的读书人真的很多。
“那就五百五十人吧,天子特赐恩科,三年才一期,其实不多。”朱翊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