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见过辽人以高炉炼钢的记载。
而那个遗址被发现后,直接将世界高炉炼钢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
可惜的是,辽国人出于保密的原因。
似乎一直在有意限制高炉技术的普及,而且也满足于初级高炉技术,一直没有进行技术迭代和升级。
当然,这对大宋是幸运的。
不然,辽人若是点出大规模的高炉炼钢技术科技树。
大宋恐怕就要提前百年,面对全身披甲的铁浮屠骑兵——金朝开国的铁浮屠,根据学界的猜测,其原料应该就是来自于缴获的辽国库存精铁。
至于辽南京的那个大型高炉炼钢产业园,应该是在战火中被摧毁了。
辽国既然不珍惜高炉炼钢,那赵煦就得给他们上上强度了。
“此乃反射炉。”赵煦提醒着沈括:“可以直接用石炭融炼铁矿、生铁!”
“但耐火砖,就需要爱卿去想办法了。”
赵煦画的高炉图纸,是他靠着记忆,勉强画出来的。
肯定有不少不科学的地方,也肯定遗漏了很多细节。
此外,他也不可能专门去记现代的耐火砖烧制技术和配方。
所以,这些都是需要沈括去改进、实验的。
好在,大宋的耐火砖技术应该是过关的。
定窑、哥窑、还有后来的汝窑,都足以证明,现在应该出现了可以耐一千三四百度高温的耐火砖。
“直接用石炭?!”沈括惊讶了。
当代炼铁,或许还能用石炭。
可众所周知的,黄铁(精铁)和钢是绝不能用石炭的。
用了石炭后,铁性就变脆了。
像徐州的宝丰铁监的铁为什么连铸钱都不行?
沈括就认为,是因为徐州宝丰监用的是石炭为燃料的缘故。
赵煦微笑着说道:“爱卿请看,朕这图上的炉子,燃料室和炉膛是分开的,是通过火道,将火气反射到炉膛,如此一来,石炭之中所含的那些影响铁性之物,便不会进入铁水之中!”
赵煦在现代,自然看过梦溪笔谈。
所以他记得很清楚,沈括曾在梦溪笔谈里专门说了好几章的炼钢、冶铁。
沈括在那些文字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比喻:铁中有钢者,如面之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钢亦然。
他认为,炼钢就像揉面。
反复揉捻、捶打之后,铁就能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