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都是臣子演戏给皇帝看的。
但演着演着,最后基本都变成真的了。
因为这就是人性!
但,赵煦并不担心靖安坊会成为一个未来密谋谋反的基地。
这既是因为,大宋享国已有百十年,政权早已经稳定。
文臣、武臣,都已经成为赵官家的翅膀。
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与武臣共富贵的国策下。
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其实是高度一致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赵煦其实就是在反士大夫、反武臣。
在这个角度来说,赵宋王朝,其实是一个超级利维坦。
统治集团的内部,已牢不可破。
只有外力,才能击破它。
所以,赵煦可以一定程度放松管制和限制了。
同时,士大夫、武臣中那些掏得起三万贯的人,根本不会去靖安坊购置房产。
为什么?
因为靖安坊的房子,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
一个拿得出三万贯的官员,至少也得是待制以上的文臣或者遥郡以上的武臣。
这样的人,会掏出三万贯去买靖安坊的房子?
笑话!
人家的直系子孙,开封府是直接录取的。
有些人的孩子甚至还在襁褓里,就已经预定了大宋王朝的编制。
荫补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人家连开封府都不需要去,就等着长大了去当官,顺便考一个比开封府府学更简单、轻松的‘锁厅试’。
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贡士的名额。
考个进士,也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只要别太废柴,过了礼部试那一关,到了殿试上,名次就都不会差。
而那些掏不出三万贯的人……
都是些中低级的官员、武臣,连汴京的房子都租不起,只能跑去新城外面租房住,每天通勤都得花一两个时辰。
所以,靖安坊的客户,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限定了群体——有钱的商贾、地方的形势户还有大宋各地的非法团伙首领。
比如说私盐贩子,比如说绿林好汉。
赵煦于是微笑着对范纯仁道:“卿岂不闻,汉初诸帝的陵邑之制?”
范纯仁呆了一下,立刻反应了过来。
汉初,曾有一个国策,名曰:陵邑之制。
自汉高祖至汉元帝,历代汉帝,持之以恒的在即位之初就开始给自己修陵。
同时借着修陵,将天下豪强、富户强制迁徙到陵邑。
以此强本弱末,同时扫清地方势力,避免地方豪强坐大。
在这个政策下,汉初的天下郡国无豪强可以左右地方,更没有那种可以阡陌连野的大地主!
因为,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