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的火铳声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待其彻底落下之后,面色惨白的何廷斌顿时便跪在了沈廷扬面前。
“部堂大人!万不可再派人登岸了啊!”
他想得明白,明军虽也装备了火器,但远达不到能够用其打赢战斗的程度。
现在岸上噼里啪啦一阵,除了登岸明军被荷兰人击溃之外哪还有别的原因?
“哦?为何不可?”
沈廷扬不知其心中所想,还以为这个内应又想到了什么新的情况,便立时追问了一句。
可何廷斌是什么人?
他的前半生在当海盗,中间还披了一两年大明官军的皮,待到后面的这十多年又给荷兰人当翻译,对海上各方的情况自是清楚无比。
此时的他自不晓得当面这红袍大官假做不解是在打什么算盘。
但按着对大明文官的了解,他却在第一时间便已认定这大官是想用厮杀汉的性命达成某种目的。
这自也不是他多想。
从表面看来,文官领兵常出昏招,似乎其关键在于是不是知兵。
但实际上文官们的身边从来不少军中宿将作为参谋。
之所以还是常有匪夷所思之举,说白了在文官们心中,普通士卒的生死根本不值一提,他们思考一场战事该如何进行时的出发点乃是政争,而非军事考量。
晓得这些,何廷斌自会认为强行登岸这种不顾敌我实力差距的举动乃是沈廷扬出于私心。
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何廷斌与登岸的那些明军并不相识,甚至与其连面都没有见过,可当他听到火枪声渐熄之后,便觉登岸明军当是无一生还,随即一阵激愤自心中而生,紧接着他便梗着脖子说道。
“部堂大人乃是文官,自不知荷兰人火器与我大明的差距,此时火枪之声已熄,登岸的弟兄们也不知能回来几个,若再派人过去岂不是草菅人命!”
草菅人命?
沈廷扬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这等词语会落在自己身上。
可他终也和寻常文官不同,再加上这种知晓敌情的也算难得,随即他也未多加思量便皱着眉头淡淡地说回了一句:“老夫不知你如何做想,但此番军略皆由陛下钦定,容不得尔等置喙。”
陛下钦定?
可笑!
那陛下不过十多岁而已,便是各种消息里将他说得神乎其神又能有几分为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