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宜嫁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就当朱慈烺的一条条或明或暗的布置逐一落地之时,钦天监所选的黄道吉日亦顺利到来。
皇帝大婚自不比寻常,哪怕诏书中早就说了“庄重简约,体恤民力”,但其繁琐的步骤却已走了好一阵子。
在确定婚期之前,钱谦益便已在邹太后的委托下到宗庙和天坛地坛进行祭祀,以告慰天地,祈求婚姻美满、国家昌盛。
之后大婚步骤正式开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逐一进行,待到宫内开始布置之时,距大婚却只余五日。
老实讲,对于这么个庞大帝国而言,这点时间的确有些紧张,但朱慈烺严令不得有铺张浪费之举,最终内廷诸官也只是勉强将宫里布置妥当,丝毫未曾延展到皇城之外。
对此,有些老臣自也发表过不同意见。
在他们看来,此时的大明一扫早前颓势,不单数败鞑子大军,更还在战略上对建奴保持了攻势。
靖武皇帝作为大明的中兴之君,于大婚之际多花些银钱自也无可厚非。
不得不说,他们的理由非常充足。
此时朝廷不单刚收上来三百多万的农税,在四川更是起出了张献忠的家当,若再算是倭国所得和关税海利,朱慈烺手里的银钱几乎已近千万之巨,便是为大婚花掉百十来万似也不算什么。
只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随着地盘的扩大,朝廷的花费已与日俱增。
安置百姓、拨付军费、购买粮食、工厂花销。
这一桩桩一件件单独看来都不算什么,可若合到一起,便连北伐所需却也还差着一些。
这里多花掉一点,那里再添上一分,后面政事的推广怕也得面对如山般的压力。
这句话听起来似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朱慈烺却晓得内里的联系。
华夏幅员辽阔,从出现大一统王朝开始,境内国土便有着富庶与贫瘠之分。
当年北境富庶之时便将南面视作包袱,后来天气逐渐变冷,税赋之地逐渐南移,在有些人眼里北方便成了包袱。
这本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谁这里富庶,谁交的税便得多少一些,而朝廷作为全国的朝廷却得将这税赋平衡使用,多少便带着些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意思。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