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听蒯良说破这层关窍,才惊出一身冷汗:
“你是说,即使姐夫对赖恭、吴巨有举荐之恩,让他们当上太守,这二人将来也有可能变节、被刘备拉拢”
蒯良恨铁不成钢地教导:“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是常人,此事自然难以想象,但刘备是何许人也!他拉拢人心的本事是凡人能比的么不可不防啊!”
蔡瑁终于觉得很有道理,下意识点了点头。
当下他也顾不上礼数了,连忙谢过蒯良的指点,匆匆告辞,直奔回荆州牧府求见刘表。
两人一见面,蔡瑁就装作很殚精竭虑的样子,把蒯良对于此番计划的查漏补缺意见向刘表转述了一番,显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到的。
刘表这次倒是对蔡瑁高看了一眼,此前的印象分也捞回来几分。
他只是有些狐疑:自己这小舅子的政治智慧,怎么忽高忽低的莫非是回去后有人指点他了
但刘表还是不愿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会如此低,沉吟了一会儿后还是拒绝改变:“此言虽是老成持重之论,但机伯已经出使,这事儿也差不多定了。再更改岂非儿戏大丈夫当言而有信,不可如此患得患失!
至于赖恭、吴巨二人,素来也是我心腹,我深知他们为人,怎会被刘备拉拢而且二人已经知道我对他们的任命,如果换人,反而导致他们离心离德。别的也找不到足够忠义、绝对不可能叛变的人选去接替了,这事儿还是就这么算了吧。”
最后,刘表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士人的号召力。
他毕竟是当年名称八俊的天下名士,而且年高德劭,都六十多岁了,很多思维已经固化。
让他去相信“自己的人格魅力远远低于刘备,甚至有可能导致跟了他多年的心腹也会被刘备拉拢过去”,刘表的自尊心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有些东西刘表都坚信了一辈子了,你让他临老推翻自己,心态也受不了啊。
所以他选择性无视了,决定赌这一把。
蔡瑁则有点不够眼色,他见刘表提出“就算拿掉赖恭、吴巨,也没有更好的人选了”来搪塞,立刻就壮着胆子,又想推荐几个蔡家的近亲之人接替:“我看张允也能当武陵太守,吴巨也不过一介武臣,忠勇而无文,张允也不比他差了……”
蔡瑁是真心这么想的,因为他觉得蔡家和蒯家的人,如今都算是跟刘备结仇了。
什么样的人最不可能有变节投刘备的危险当然是跟刘备阵营有仇的人了!
>> --